期瑜伽派或有相唯识派(又称唯识今学)的先驱者。陈那学说的发挥者是无性(470—55
0)、护法(530—610)等。
557年(南朝陈永定元年) 新罗僧圆光至南朝陈学法。《续高僧传?圆光传》云:圆光“年二十五,乘舶造
于金陵”。又谓圆光回国后,卒于贞观四年(630),享年九十九岁,故知圆光入陈,当 在是年。
567年(南朝陈光大元年)
新罗沙门玄光来中土,“往衡山见思大和尚??思师察其所由,密授法华安乐行门” 。玄光证法华三昧,“请求印可,思为证之”(《宋高僧传》卷一八《玄光传》)。慧思
至南岳衡山,时在陈光大年间(见同上书卷一七《慧思传》)。光大年号只有两年,故定
是年为玄光至衡山。
同年,智??光州大苏山学成辞别慧思禅师,到金陵。两年后,被朝廷延请 进住瓦官寺(见《佛祖统纪》卷六《智??》)。《续高僧传?智? 9;传》云:智??“法喜等三十余人在瓦官寺创弘禅法”;在瓦官寺八年,讲《大 智度论》,说《次第禅门》、《法华玄义》。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
北周武帝“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并禁诸淫祀,非祀
典所载者尽除之”(《资治通鉴》卷一七一)。后建德六年周武帝平定北齐,进一步反佛 。
575年(南朝陈太建七年)
是年九月,智??天台山,与久居此山四十载、定慧兼习的高僧定光相会, “卜居胜地,是光所住之地”。(见《续高僧传?智??》)
577年(南朝陈太建九年)
陈宣帝割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的赋税给天台山,充作费用。《国清百录》载《太建
九年宣帝敕施物》:“智??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宜
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供薪水。”
580年(南朝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
天竺毗尼多流支(汉名灭喜)至交州(今越南河内),创灭喜派禅宗。毗尼多流支于
北周建德三年(574)游学长安,后至邺城,参三祖僧璨。后南下广州,译出《象头精舍
经》和《业报差别经》。是年抵达交州。
同年,北周复行佛道二教,“旧沙门、道士志精者,简令入道”(《资治通鉴》卷一
七四)。时静帝年幼,杨坚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周复行佛、道二教,实赖杨坚之 力也。
581年(隋开皇元年)
隋文帝“诏境内之民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资治通鉴》卷一七五
)。京师及诸大都邑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又别写藏于秘阁。民众从风景慕,传说民间佛
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582年(隋开皇二年)
诏中天竺僧达磨般若(《开元录》作“达磨阇那”)掌翻译事,始立隋代之大兴善寺
译场。此后不断诏译经僧人入住。
589年(隋开皇九年)
新罗僧圆光至隋京讲习《摄论》。《续高僧传?圆光传》:“开皇九年,来游帝
宇,值佛法初会,《摄论》肇兴,奉佩文言,振续徽绪。”圆光回国后参与军政大事。
593年(隋开皇十三年)
日本推古天皇即位,任命圣德太子为皇太子,任摄政,“总摄万机,行天皇事”(《 日本书纪》卷二一)。次年,“诏皇太子及大臣,令兴隆三宝”(同上书卷二二)。
594年(隋开皇十四年)
隋信行卒。《续高僧传?信行传》载:信行“开皇之初,被召入京??卒,春秋
五十有四,即十四年正月四日也”。信行为隋代三阶教之创始人,撰有《三阶集录》等四 十余卷。
597年(隋开皇十七年)
晋王杨广遣行参高孝信入山奉请智??智??随信出山,行至石城,
乃云有疾??以大隋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入灭,春秋六十,僧夏
四十”(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智??学于慧旷律师,后诣光州大苏 山慧思禅师受业心观,定慧兼习,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建人。
6世纪下半叶
高句丽大丞相王高德遣僧至北齐,询问佛教的始末缘由,昭玄统法上作答。《续高僧
传?法上传》云:“高句丽国大丞相王高德乃深怀正法,崇重大乘,欲播此释风,被
于海曲,然莫测法教始末缘由??故具录事条,遣僧向邺,启所未闻。”当时对高句丽使
者提出的问题,是由法上回答。
607年(隋大业三年)
是年为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见《日本书纪》卷二 二)
610年(隋大业六年)
彦琮卒,年五十四岁。平生参与译经二十三部,著书二十余种。
616年(隋大业十二年)
真腊遣使来隋。《隋书》卷八二云:真腊国人“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
像于馆。大业十二年遣使贡献,帝礼之甚厚”。
621年(唐武德四年)
自是年至贞观年初,太史令傅奕多次上表言废佛事(两《唐书》及《资治通鉴》所记
年代有出入),并集魏晋以来反佛者为《高识传》十卷。其反佛言论受到僧人及朝廷官员
反驳,发生多次争论。傅奕对佛教的态度对唐高祖及唐太宗均产生影响。
623年(唐武德六年)
吉藏卒,年七十五岁。一生讲“三论”百余遍,为三论宗大师。撰《中论疏》二十卷
、《百论疏》九卷、《十二门论疏》十二卷,另有《三论玄义》、《华严经游意》等,共
计二十八部一百余卷。
625年(唐武德八年)
高丽僧慧灌至日本,创日本三论宗。《元亨释书》卷一载,慧灌曾“入隋受嘉祥三论 之旨”。
629年(唐贞观三年)
据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于是年八月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贞观七年到
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多部佛典。曾于贞观十七年作《破恶见论》与小乘佛教信徒辩论,与
顺世外道辩论,赢得前所未有的佛学声誉。受到戒日王等的礼敬。戒日王在曲女城为其召
开盛大法会。
638年(唐贞观十二年) 新罗僧慈藏等入唐求法。《续高僧传?慈藏传》载:慈藏“以贞观十二年将领门
人僧实等十有馀人东辞至京,蒙敕慰抚胜光别院??贞观十七年本国请还??得经藏一部
??赍还本国”。是为朝鲜有大藏之始。
同年,慧能出生。《宋高僧传?慧能传》云:“释慧能,姓卢氏,南海新兴人也
??贞观十二年戊戌岁生能也。”慧能后被奉为禅宗六祖。
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