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年(唐会昌六年)
新罗僧梵日返国。《祖堂集》卷一七云:梵日于太和中(827—835)入唐,参盐官齐
安大师,后“以会昌六年八月,还涉鲸浪,返于鸡林”,住阇崛 山。梵日之法,形成阇崛山派,为新罗禅门九山之一。
849年(唐大中三年)
缅甸蒲甘王朝建立,受唐、吐番等王朝盛行密教的影响,特别是左道密教,提倡大乐
为解脱,影响尤深,缅甸称之为阿利教。
853年(唐大中七年)
灵祜卒,年八十三岁。灵佑是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另一创始人为慧寂。灵佑住潭
州沩山,慧寂住袁州仰山,故称沩仰宗。
858年(唐大中十二年)
新罗僧顺之于是年(新罗安宪王二年)“私发誓愿,拟游上国,随入朝使,利涉云溟
,乘一只之船,过万里之浪,曾无惧念,不动安禅,径到仰山慧寂和尚处,虔诚礼足,愿
为弟子”(《祖堂集》卷二○)。后顺之回国,传沩仰禅法。
867年(唐咸通八年) 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卒。《临济慧照禅师塔记》(载《古尊宿语录》)云:“师无 疾,忽一日摄衣据坐,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时咸通八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
869年(唐咸通十年)
良价卒。据《宋高僧传?良价传》,是年三月八日,“浴沐端坐而绝,春秋六
十三”。良价为禅宗曹洞宗创始人之一,另一创始人为其弟子本寂。良价住瑞州洞山,本
寂住抚州曹山,故称曹洞宗。
882年(唐中和二年)
新罗僧智诜卒。智诜于是年归寂,年五十九岁(见《朝鲜金石总览》上)。据崔致远
《道诜国师智诜碑》云:“双峰(四祖)子法朗,孙信行,曾孙遵范,玄孙惠隐,末孙智
诜。”法朗曾入唐从禅宗四祖学法,信行曾入唐从大照禅师普寂门人志空学法。智诜居曦
阳山,其禅法形成曦阳山派,为新罗禅门九山之一。
883年(唐中和三年)
唐僧慧寂卒。《全唐文》卷八一三载《仰山智通大师塔铭》云:慧寂于“中和三年二
月十三日入灭”,享年七十七。慧寂为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893年(唐景福二年)
新罗实相山派洪陟弟子秀澈卒。据《秀澈和尚楞伽宝月塔碑》,秀澈“生于唐元和十
二年(817),寂于唐景福二年,春秋七十七”。秀澈为实相山派之第二祖,第一祖洪陟
曾入唐从智藏学法。实相山派为新罗禅门九山之一。
896年(唐乾宁三年)
新罗僧利严入唐从道鹰学法。崔彦撝撰《海州须弥山广照寺真澈大师碑铭》略云:利
严于是年“遇入浙使崔爇熙之西泛,遽起雪浪抵邺江。适闻云居道鹰玄风,直诣其门”。
利严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回国。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居须弥山,弟子甚多,相
传成须弥山派,为新罗禅门九山之一。
901年(唐天复元年) 本寂卒。
911年(后梁乾化元年)
宗喀德康(今青海循化以北黄河北岸地方)人公巴饶赛依五人受比丘戒。其中三人为
达磨灭佛时辗转逃至朵甘藏区(今青海西宁一带)的藏饶赛、钥格迥、马尔释迦。《青史
》上说,公巴饶赛在受戒前、受戒后,曾拜师学法,学密法、菩提心法、中观、因明、瑜
伽、大乘毗昙、般若经注及菩萨地等论。后定居于丹底地方(在今青海西宁塔尔寺东南)
建寺传法。弟子有从前藏、后藏前来学法的鲁梅等十人(一说六人)。(见王森《西藏佛
教发展史略》第二十五至二十七页)
936年(后晋天福元年)
是年为高丽太祖十九年,朝鲜半岛统一。太祖名王建,素崇佛。即位二年,迁都松岳
郡(开城),建十寺于京内;四年,建大兴寺于五冠山,迎僧利严师事之。
955年(后周显德二年)
周世宗诏令限制佛教,“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必
俟祖父母、父母、伯叔之命。惟两京、大名府、青州听设戒坛。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
指、挂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账,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
。是岁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废者三万三百三十六,见僧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
尼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六”(《资治通鉴》卷二九二)。
958年(后周显德五年)
文益卒,年七十四岁。文益创法眼宗。
971年(北宋开宝四年)
《开宝藏》在益州开雕。《佛祖统纪》卷四三记云:“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 经板。”
975年(北宋开宝八年)
延寿卒,年七十二岁。延寿著有《宗镜录》一
百卷、《万善同归集》四卷,《唯心诀》一卷等。高丽国王曾遣三十六位僧人从学于
延寿,使法眼宗盛行于海外。延寿主张禅、净、教的融合。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5年前后,前来从公巴饶赛学法的前后藏僧人陆续回到卫藏,建庙授徒传法。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鲁梅,弟子也最多。《青史》称前藏再度流传佛教开始于978年,史称“下
路弘法”。此后西藏佛教为“后弘期”。(见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二十七至二十 八页)
980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越南灭喜派第十代弟子法顺,助黎朝建国。《大南禅苑传灯录》云:“(法顺)博学
工读,负王佐之才,明当世之务。少出家,师龙树扶持禅师。既得法,出语必合符谶。当
黎朝(980—1009)创业之始,运筹定策,预有力焉。”法顺所著《菩萨忏悔文》最为著 名。
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
《开宝藏》雕成。《佛祖统纪》卷四三记云:“成都先奉大祖敕造大藏经,板成进上 。”
同年,选童子学梵文。《新续高僧传?法护传》云:“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
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惟净)等充选。”后惟净学成,与中印度
人法护同译新来诸经。
984年(北宋雍熙元年)
日僧源信撰写《往生要集》,翌年完成。此书后曾送到天台山国清寺,源信自己参加
在横川首楞严院举行的念佛结社活动。源信卒于1017年。
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
是年为高丽第七主穆宗王七年,高丽“遣使于宋,求官本大藏经,为欲校合固有之前
后(南北)二藏及契丹刻之故也”(朱谦之译日本忽滑谷快天著《韩国禅教史》第一二四
页)。显宗时,开雕大藏经,其板式是复刻宋开宝藏,即官本大藏经。
同年,东吴僧人道原依据《宝林》、《圣胄》等传,撰《传灯录》三十卷,呈送朝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