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K+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p6电子,Ti+失去的是
4s1电子,相对较易失去,故I2(Ti)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可根据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填写; (2)全充满、半充满、全空,是相对稳定的结构,破坏这样的结构需要更多的能量,形成这样的结构趋势较大,需要较少能量; (3)配位数是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与其形成的化学键有关:形成4个单键为sp3杂化,形成1个双键、2个单键为sp2杂化,形成1个三键、1个单键为sp杂化;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5)SO42-的立体构型可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 (6)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晶胞棱长的二分之一,可先根据V=胞的体积,再开三次方计算晶胞棱长,最后将晶胞棱长乘二分之一。 【详解】 (1)基态Ti原子有4个价电子,根据构造原理,4s能级能量较低,电子先填满4s能级,再填入3d能级;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个电子先填入4s能级的1个轨道,自旋状态相反,3d能级有5个轨道,剩余2个电子应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故答案为: ; 331×1010 ρNAm计算出晶?Ti+的基态电子排布为[Ar]3d24s1,4s轨道将变为全空状态,(2)再失去1个电子,趋势较大, 21 所需能量I2(Ti)较低;K+的基态电子排布为[Ne]3s23p6,再失去1个电子,将破坏3p6的全充满状态,所需能量I2(K)较高,故答案为:K+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p6电子,Ti+失去的是4s1电子,相对较易失去,故I2(Ti) (3)①Ti的配位数为6,甲基碳的杂化类型为sp3,双键碳的杂化类型为sp2,故答案为:6;sp3、sp2;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配位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bd; (4)TiCl4、TiBr4、TiI4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因为它们均为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故答案为:三者均为分子晶体,组成与结构相似,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 (5)可用均摊法确定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的化学式,每个Ti原子连接2个O原子,每个 1×2)=1∶1,阳离子的化学式21VSEPR为TiO2+;硫酸氧钛的阴离子为SO42-,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4+×(8-4×2)=4, 2O原子只有一半属于它,所以Ti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1∶( 模型为正四面体,没有孤电子对,所以SO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TiO2+;正四面体; (6)一个TiN晶胞中,Ti原子数=12× 111+1=4,N原子数=6×+8×=4,m(晶428胞)=m(Ti)+m(N)= 44248?48g/mol+?14g/mol=g,V(晶 NANAmol-1NAmol-1248gNA2483m(晶胞)cm ,晶胞的棱长==胞)= NAρρ(晶胞)ρg?cm-3=32483248248cm=3cm=3×1010pm,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晶胞的棱长NAρNAρNAρ3124831111010333×=×10pm×=×10pm ,故答案为:×1010。 NAρNAρρNA22【点睛】 确定SO42-的立体构型,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 SO42-的中心原子是S原子,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4;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1(a-xb);其中a2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S原子有6个价电子,SO42-带2个单位负电荷,因此a=6+2=8;x 22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此处为4;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与S原子结合的为O原子,O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8-6=2;所以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1×(8-4×2)=0;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0=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没有孤电子2对,SO42-的立体构型即为正四面体。 19.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一氯胺(NH2Cl)是饮用水的二级消毒剂,水解生成一种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 ①NH2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②NH2Cl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和CO均为燃煤产生的烟道气中有害成分,在催化作用下可利用二者相互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硫。有关资料如图1所示。则: ①常温常压下,质量均为11.2g的CO(g)和S(s)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或SO2(g),放出的热量前者比后者多________kJ。 ②SO2(g)+2CO(g)=S(s)+2CO2(g) △H=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3.0molH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如下转化:CO2(g)+3H2(g)=CH3OH(g)+H2O(g) △H=-xkJ/mol x>0)。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__________(选填“I”、“Ⅱ”或“Ⅲ”);b点v(正)___v(逆)(选填“>”、“<”或“=”) ②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到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常温下,H2CO3的电离常数为:Ka1=4×10-7,Ka2=4×10-11。已知0.1mol/LNH4HCO3溶液的pH=8,则在此溶液中: ①下列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c(NH4+)>c(HCO3-)>c(OH-)>c(H+) B.c(NH4+)+c(NH3·H2O)=c(HCO3-)+c(H2CO3) C.c(H2CO3)-c(CO32-)-c(NH3·H2O)=9.9×10-7mol·L-1 23 c(H2CO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 2-c(CO3)H2O+HClO) 9.6 【答案】+1 NH2Cl+H2O=NH3+HClO(或NH2Cl+2H2O=NH3· +270.0kJ/mol I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 6.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发生水解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不发生变化,一氯胺(NH2Cl)水解时能生成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HClO),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水解的方程式为:NH2Cl+H2O=NH3+HClOH2O+HClO)+1;NH2Cl+H2O=NH3+HClO(或NH2Cl+2H2O=NH3·,故答案为:H2O+HClO)(或NH2Cl+2H2O=NH3·; (2)11.2gCO的物质的量为0.4mol,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为283.0kJ×0.4=113.2kJ;11.2gS的物质的量为0.35mol,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的热量为296.0kJ×0.35=103.6kJ,前者比后者放出的热量多9.6kJ;SO2(g)+2CO(g)=S(s)+2CO2(g) △H=296.0kJ/mol-283.0kJ/mol×2=+270.0kJ/mol;故答案为:9.6;+270.0kJ/mol; (3)根据图2,相同温度时,在催化剂Ⅰ的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CO2的转化率最大,因此催化剂Ⅰ的效果最好;b点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CO2的转化率还会继续增加,反应正向进行,因此v(正)>v(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点时达到平衡,从a点到c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转化率下降,故答案为:Ⅰ;>;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4)0.1mol/LNH4HCO3溶液中,NH4+水解:NH4++H2OHCO3-+H2O NH3·H2O+H+,HCO3-水解: H2CO3+OH-,溶液pH=8,说明HCO3-水解的程度更大; + ①A. 由于NH4HCO3溶液中HCO3-水解的程度更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H4)>c(HCO3- )>c(OH-)>c(H+),A项正确; B.NH4+达到水解平衡后,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NH4+、NH3·H2O,HCO3-达到电离、水解平衡后,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HCO3-、CO32-、H2CO3,因此物料守恒式为:c(NH4 + )+c(NH3·H2O)=c(HCO3-)+c(H2CO3)+c(CO32-),B项错误; C.列出电荷守恒式:c(NH4+)+c(H+)=c(HCO3-)+2c(CO32-)+c(OH-),与上述物料守恒式联立,得到:c(NH3·H2O) +c(CO32-)+c(OH-)= c(H+)+ c(H2CO3),则c(H2CO3)-c(CO32-)-c(NH3·H2O)=c(OH-)-c(H+)=10-6 mol·L-1-10-8 mol·L-1=9.9×10-7mol·L-1,C项正确;故答案为:B;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