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2.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正确知觉的关键期是( )岁。 A.1 B.2 C.3 D.4
6.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的儿童的思维表现出早期的符号功能。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2岁 B.4岁 C.4—5岁 D.6岁
10.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2.苏联心理学家( )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论。 A.乌申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科尔伯格
13.在教师、同伴和自己的努力下完任务,这体现了( )理论。 A.成熟 B.最近发展区 C.社会学习 D.生活教育
17.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发展至少应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认知风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的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E.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 5.以下表达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特点的是(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
-第9页-
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E.2-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7.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想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8.以下属于学生间认识方式差异的是(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独立型与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6.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 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14.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说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旨在引起儿童的( )。 A.直接模范 B.综合模范 C.象征模范 D.抽象模范
17.儿童通过触摸电炉知道了烫的意思,以罗杰斯的观点看来,这属于( )。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境学习 D.无意识学习
23.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2.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能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生行为存在( )。
27.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 )。 A.非认识学习 B.品德学习 C.情感领域的学习 D.行为习惯的学习
28.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对这一理论描述有误
-第10页-
的是( )。
A.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新进展 B.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重要的学习形式 C.提出了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间隔性强化 D.提出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
32.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知识表征 二、多项选择题
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 )。 A.应答性行为 B.反应性行为 C.攻击性行为 D.操作性行为 E.习得性行为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是( )。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 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D.情境性 E.强调学生经验的差异性
3.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有( )。
A.人类的学习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
B.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累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C.人类的学习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
D.人类的学习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 E.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 )四个子过程。 A.注意 B.记忆 C.保持 D.复现 E.动机
10.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不包括( )。 A.移情性理解 B.感召力 C.真诚一致 D.自我反思 E.尊重
1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过程包括( )。 A.观察 B.获得 C.转化 D.评价 E.同化
12.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 )。
-第11页-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合协调 D.先行组织者 E.下位学习
1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 A.原发性 B.习得性 C.后继性 D.指向性 19.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
第四章 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不包括( )。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C.学习的信念
2.小明在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实践,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划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9.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小玩,小考大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2.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23.外在诱因的种类不包括( )。
A.理智诱因 B.情绪诱因 C.社会诱因 D.认知诱因
33.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 A.原因源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两极性维度 50.下面说的体现内控特征的是( )。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么评分”
-第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