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上做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同步建设、同时到位,达到了“一居一支部(党委、总支)”的要求。在完善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辖区单位党建联席会、党员向社区居民公示、社区居民评议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党员联系扶贫帮困对象、党组织干部“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开展了“党旗在我心中”、“贡献在社区,温暖在人间”、“党员责任岗”等系列活动。二是切实抓好居民自治组织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支持居民自治功能的实现,三市许多地方还进行了在社区设立社工站或社工办的试点工作。此外,在每个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居民(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三是积极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南京市通过出台《关于培育社区群众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将社区服务机构纳入“民非”机构进行登记管理,培育发展了社区互助类、群众维权类、文体娱乐类等各类社区中介组织3500多个,在这方面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建立稳定的财力保障体系,为社区建设夯实坚固基础 社区建设财力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区工作者待遇切实落实并不断提高。在大多数城市将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生活补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有些地方还建立了社区工作者待遇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自然增长的机制。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武汉市规定从
9
2003年起,每年投入3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社区建设,其中市财政每年列入预算3000万元,各区财政每年1000万元,到2005年年中已投入资金11.24亿元,对全市中心城区883个社区逐个进行全面建设。目前,三市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按标准基本得到解决。除财政拨款外,三市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发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为社区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VCD、彩电、相机等办公设备,并相继建成一大批社区图书馆、体育中心、少年宫、绿地广场等。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形抓手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三市基本形成了完善的社区服务格局。一是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地基本上建立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并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南京市通过人大颁布了《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为社区志愿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得到不断拓展。近年来,三市社区服务已经扩展为面向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以及面向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的再就业及生活保障服务等系列服务,服务项目也拓展到70多种。三是社区服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目前,社会化投入机制、市场化运行机制、行业化管理机制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正在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南京市在民政、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社区服务单位实行行业认证制度,90%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公寓引入了市场化运行机制。上海市各社区为社区服务
10
单位设立准入门槛,保证各服务单位以较高服务质量为百姓服务,以确保政府的良好形象。
(五)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扫除障碍
三市以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防止和克服行政化为突破口,围绕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增强居民自治功能,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进行撤销街道办事处改革试点。2002年,南京市白下区在淮海路街道撤销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的改革试点,取得较好效果,减少了政府管理层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二是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南京市建邺区、秦淮区、白下区出台了《社区工作职责界定意见》、《社区建设责任单位考评意见》,为居委会拒绝政府部门各种不合理的任务摊派撑起保护伞;南京市秦淮区还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切实把住社区负担的第一道关口;南京市下关区在街道层面探索成立“社区自治工作协会”,有效维护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的权益;玄武区对社区存在的“牌子多、台帐多、考核评比多”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明确规定社区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概况、社区组织网络、社区服务网络等六块牌子,将76本台帐精简为6本,并不作为任务考核依据。三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市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会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公开办事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等一系列制度。 (六)抓好共驻共建,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搞好社区建设
11
三市结合实际,探索建立社区建设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引导、动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挂钩,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也是和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无论是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有关的财政、建设、城管、水务、园林、房产、环保、供电、优育等部门,还是有软件建设任务的组织、文明、综治、公安、劳动社保、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工商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都积极地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地做好相关工作。全市一大批与社区共驻的党政军机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经过各区动员后,社区理念和家园意识不断增强,在883行动计划的旗臶下,群众广泛参与,单位共驻共建,形成了整体的工作合力,保证了社区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推动社区建设的关键
由于社区建设涉及为百姓服务的各政府部门,搞好社区建设需要各政府部门通力配合,要协调好各部门和社会各种资源,需要有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三市均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抓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自治区在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社区发展规划,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安排,合力推进。
(二)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基础
要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充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