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为塔刹,雕立佛4尊。塔通身雕佛1004尊,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对研究古代的建筑结构和雕刻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座石牌坊分别为功德坊、恩锡九源坊和七世同居坊。
位于饮马口附近的石牌坊全称为七世同居坊 简称赵家牌坊。该石坊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在石牌坊的正中间位置,刻写着“候选布政司经历赵珂七世同居坊”和“旌表例授承德郎军功加正六品衔”的碑文。相传赵珂治家有方兵平
其军功,特降旨准予赵珂在当地修建石牌坊一座,立坊铭志,以昭示后人。七世同居坊高10米、宽8.5米,横于街心石刻图像达80余幅。
功德坊也称尚书坊,始建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是新乡市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一座跨街三门牌坊,属于全省罕见的石刻建筑。天层“二龙戏珠”之上,镶嵌有花边楷书“圣旨”二字;中层刻有楼阁亭台与仕女图;底层刻有羽鳞花卉和丹凤朝阳。该石坊共有大小石狮24对,石坊右侧刻有“文官下轿”,左侧刻有“武官下马”,上刻“皇明晋增荣禄大夫,礼部尚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昌功德坊。据传,郭昌在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时,曾兼任东宫少博,当过明光宗皇帝朱常洛的老师。为了表彰郭昌的功绩,在郭昌死后,其被追认为尚书等职。
恩锡九源坊,又称郭家墓神道牌坊,始建于明代,为郭千之而立,伫立于卫河北岸的花园村。1963年,因新乡市挖沟排水,使东侧小门坍塌而受到严重损坏,现仅留存有中门和西侧小门。恩锡九源坊的规模比赵家牌坊小了许多,
,三孔四柱,各种
但比其早200多年,是货真价实的明代石雕。石牌坊上的狮子滚绣球、麒麟、玉兔、祥云等图像栩栩如生。额坊上刻有“恩锡九源”4个正书大字。据有关资料显示:恩,即皇恩;锡,是赐的意思;九源是个山名,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北,原是晋朝卿大夫墓地集中的地方。后人把九源一词演说为官宦墓地的别称,也就是说“恩赐九源”是皇上赐给郭千之(礼部尚书郭昌的爷爷)的墓地,“恩锡九源坊”是郭家坟前的神道大门。
昭庙石碑和牌坊额头
香山《昭庙六韵》碑(藏文部分)(1780年)
看完北京西黄寺里班禅金塔跟前的两通石碑后,一定要去香山看看那里的昭庙石碑,因为,它们仿佛是姊妹篇,而且,昭庙的是“姐姐”。
说昭庙的石碑是“姐姐”,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是在六世班禅很健康的时候乾隆皇帝为他写的颂歌,四十三天之后,大师意外
染上天花,在京不治而亡,这样才有了西黄寺的衣冠金塔和那两块碑,后者见证了他的病情和圆寂,是祈寿和盖棺定论。
纵观历史,在所有的历位达赖和班禅大师中,受到的赞誉之高之盛莫过于记载在这块石碑上的,而且永垂不朽,十分了得!
所以,它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而且,这种赞颂是站在国家的高度,纵观天下,以全中华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国家的兴亡和社会的旺衰,从而由对一个人的重视扩展到全局,充分显示了大政治家眼光的犀利。
乾隆皇帝的《昭庙六韵》是这样写的: 昭庙缘何建 神僧来自遐 因教仿西卫 并以示中华 是日当庆落 便途礼脱闍 黄衣宣法雨 碧嶂散天花 六度期群度 三车演妙车 雪山和震旦 一例普庥嘉
乾隆皇帝喜欢在自己的诗词中加注解说,刻石时,注解的字比正文字略小。在“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之间,乾隆皇帝做了详细的解说,注解原文如下:“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厘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是自谒陵至香山落成,班禅适居此庆落,又,昭庙尚卫地古式为之。卫者,番语谓中,俗谓之前藏。班禅所居后藏乃实名藏,藏者善也。”
答案一清二楚!
为什么班禅来时,要在热河建须弥福寿寺又要在北京香山建昭庙呢?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嘉奖班禅远道来给皇帝祝寿的诚意,二是为了显示“我中
华之兴黄教也”。
看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中华”!兴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是为了我全中华的利益。
最后一句“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里的“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国,“一例”是一统,“庥”是庇荫,“嘉”是美好。
说得明明白白,西藏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庇护于一片美好的天地之中。
这块石碑不得了!
不过,这块石碑目前的处境并不好,远比西黄寺那两块“下篇”差。 昭庙毁于英法联军的破坏,目前除了外围墙、牌坊之外,全是一片废墟,这块石碑目前是挺立在废墟之中的。它立在昭庙中一个单独的小院里,只是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好在离大门不远。从地面柱基上看,原来是有碑亭的,现在,亭子没有了,石碑任凭风吹日晒,很是悲凉。
石碑是方碑,南面刻汉文,西面刻藏文,北面刻蒙文,东面刻满文,汉文是乾隆的御笔。
这块石碑亟待妥善保护,环境要整治,亭子要恢复,要立牌说明,要隆重介绍,以昭示天下。
昭庙外面的大琉璃牌坊居然神奇地完好无缺,可能因为它不可燃吧。这是北京境内最大最漂亮的一尊琉璃牌坊,本身就是个大艺术品。
神来之笔是它的额匾上有藏文。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正面写的是“法源演庆”,背面是“慧照腾辉”,立于1780年。230年下来,依然清晰可见,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