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
A.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8.生产关系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 9.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劳动 B.生产 C.分配与交换 D.消费
10.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的决定性作用表现为( )。 A.生产为分配、交换、消费提供对象
B.生产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 C.生产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结构 D.生产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11.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 )。 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C.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D.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12.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D.价值规律 13.经济规律的类型包括( )。
A.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B.人们可以认识的经济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4.在以下关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B.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C.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而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
D.自然经济存在于原始社会,而商品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15.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A.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封闭、保守的经济 C.自给自足的经济 D.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16.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
A.是开放型的经济B.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C.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D.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经济 17.与商品经济这个范畴相对应的范畴是( )。
A.社会主义经济 B.自然经济 C.产品经济 D.计划经济 18.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有( )。 A.简单商品经济 B.发达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5
19.以下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商品 20.商品的价值是( )。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D.商品的本质属性 2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2.以下关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C.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D.价值要借助交换价值和价格表现出来 2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4.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 )。
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B.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5.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B.不同的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6.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 )。 A.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价值量是在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27.“一只羊=两把石斧”的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具有以下特征( )。 A.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C.它的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
D.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28.价格标准是( )。
A.为了实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而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B.通常由国家、政府制定C.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D.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标准
29.在货币履行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6
A.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 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价格总额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30.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价格水平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2.【答案】B。解析:A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3.【答案】B。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项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4.【答案】A。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所以生产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5.【答案】D。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构成。生产资料具体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6.【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7.【答案】C。解析:生产资料包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包含生产工具和辅助材料。A项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它只能够通过劳动者和劳动要素发挥作用;B项是生产工具的定义;D项的内容不完整,缺了辅助材料。8.【答案】A。解析:B项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目的;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D项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9.【答案】B。解析:生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组成;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资料里面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10.【答案】D。解析:见上题。11.【答案】D。解析:所谓生产方式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A项是经济基础;B项是生产力的构成;C项是杜撰的说法。
12.【答案】A。解析:人类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而是运用联系的眼光,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研究。13.【答案】D。解析:人类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文学、艺术、宗教、教育、体育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生产。因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提供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资料,并且物质资料生产对其他的实践活动也具有决定作用。14.【答案】B。解析:经济规律按照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分为普遍规律、共有规律和特殊规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属于特殊规律。15.【答案】A。解析: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16.【答案】A。解析: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联结方式,包括联结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方式、联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17.【答案】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18.【答案】B。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19.【答案】C。解析: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的买卖才能得到解决。20.【答案】B。解析: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或者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
7
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21.【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价值和抽象劳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22.【答案】B。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的有用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3.【答案】B。解析:货币的产生,使一切商品的价值有了一个固定的、相对同一的表现形式,也使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在地表现为货币(代表价值)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的矛盾。在货币形式下,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存在,在交换中,它们要求转化为价值;而另一极则是货币。24.【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所以研究价值之所以要研究使用价值,理由就是二者之间存在联系。25.【答案】D。解析: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劳动的交换;同质才能进行量的对比,而抽象劳动就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6.【答案】A。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27.【答案】B。解析: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观点。马克思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二重性原理。28.【答案】C。解析: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9.【答案】C。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30.【答案】A。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31.【答案】C。解析: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
32.【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33.【答案】D。解析:1只羊=20只鸡,也就是说羊的价值通过鸡这一种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位臵上,鸡处于等价形式的位臵上,鸡是羊的价值形式或等价物。34.【答案】B。解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而不是最终的归宿,所以履行该职能可以是不足值货币。而纸币就属于不足值货币的范畴。
35.【答案】C。解析: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但它是外在的尺度;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自己有价值。36.【答案】D。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37.【答案】A。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B项是由货币的定义揭示的。选项C、D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恶果。38.【答案】C。解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该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