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 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 1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D)
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神创造的 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1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20、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D)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科学证明,人脑是 (B)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器官 C.思维的产物 D.思维的对象 22、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 A.吾心即是宇宙 B.相反相成
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 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 23、把唯心主义比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这是因为 (C)
A.唯心主义华而不实 B.唯心主义方法上有可取之处,但其结论是错误的C.唯心主义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类的,而是从人类认识本身产生出来的“畸型儿” D.唯心主义犹如罂栗花,有很大的迷惑性 2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 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指 (B)
A.二者没有区别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用一定的方法论去分析观察世界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服务于方法论 27、“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2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29、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B)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D)
A.世界的可知性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3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BDE)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CE)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7、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它们是指:(AD) 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8、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ABC)
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D.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 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9、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ABCDE)
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
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 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0、唯心主义都认为 (AB)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DE)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把物质和运动绝对对立起来
C.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E.最终导向唯心主义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BCE)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
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 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 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C)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14、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 (BCE)
A、由没有反应特征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 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
14
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5、意识是 (AB)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的分泌物 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CD)
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
1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规律是人的理性创造物 C.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D.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E.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1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ACE) 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0、物质是运动的 (BCE)
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属性 E.基础 21、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 A.反映论与先验论 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
C.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D、唯理论与经验论 E.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2、哲学的物质范畴 (CD)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第二部分 唯物的辩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系统论科学的出现 (D)
A.否定了辩证法 B.扬弃了辩证法 C.代替了辩证法 D.丰富了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5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C)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臵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6、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D、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7、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 (B)
A.相互依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的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C)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14、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 (D)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性 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 D.没有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15、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D)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已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6、时间的一维性是指 (C)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持续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无限性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18、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B)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