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3:44: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19、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发展曲折性

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B) A.折衷主义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2、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23、事物的质是指 (C)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的联系 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24、部分质变是指(B)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6、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是 (BCE)

A、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一切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BE)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依赖于部分 E.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 (ABCE)

A.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 E.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4、客观规律有下列若干特点,即它是 (ADE)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暂时联系 C.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偶然联系

D.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稳定的联系 E.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5、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BCD)

17

A.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 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

6、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DE) A,“不打无准备之仗” B.“欲擒故纵” C.“试点” D.抽查 E.“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7、“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BCE)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体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立起来 E、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CD)

A.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区别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

D.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区别 E.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区别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 (ADE)

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补充 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

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 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10、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ABE)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 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否认有同一性的概念 E、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在绝对不相容中承认同一 1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BCE)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主观、任意的否定

C.抽象的否定 D.包含肯定的否定 E.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1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射而弥见其新” 1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 (ABCDE)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的启我否定 C.社会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

D.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E.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BCD)

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

18

1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会导致 (ABCDE)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左”的错误 E.右的错误

18、下列事例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有 (BCDE)

A、从猿到人 B、人到中年 C、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建立革命根据地D、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E、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9、新生事物是 (CDE)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20、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CDE)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 E.是否承认联系的复杂性

2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 (ABDE)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关系

C,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有 (BCE)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麦株——麦粒——麦株 E.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23、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BD)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24、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BCDE) A、“独中又自有对” B、“反者道之动” C、“无独比有对”D、“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E、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 第三部分 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D)

A.只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既可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又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 2、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 (D) A.相对主义观点 B.怀疑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19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 (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把握

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犯了 (D)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8、真理就是 (C)

A.客观规律性及其反映 B.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9、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B)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

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 A.相对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二元论 11、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B)

A.唯物论 B.辩证论 C.历史观 D.二元论 1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B)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C)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1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D)

A.先验论 B.天才论 C.经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7、实践是 (D)

A.人们体力的劳动 B.人们主观的活动 C.人们的脑力的劳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8、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C)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20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0wmt16vlb76vac3m04t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