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此外,实验室里还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自主思考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提示: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三、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的过程。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2.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自主思考 微生物接种技术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四、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
预习方法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理解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2.利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 3.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细菌的数目。 尿素细菌
一、研究思路 1.筛选菌株
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轻松判断(1)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 (2)教材第22页提供的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葡萄糖,提供氮源的是尿素,琼脂的作用是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
提示:(1)√
(2)× 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不提供任何营养。 2.统计菌落数目
(1)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自主思考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无菌操作;恰当的稀释度。
(2)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3.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
4.对培养结果能进行分析与评价。 1.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8 cm的近中性潮湿土壤中,大约70%~90%为细菌。 自主思考 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3.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4.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2.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预习方法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1.了解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 2.能从土壤中分离 木材、作物秸秆、棉花中富含纤维素。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再利用,如何将其分离出来呢?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
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对纤维素的分解过程如下图所示: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正是在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原理: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设计 1.流程
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3.通过选择培养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轻松判断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粉”,唯有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方可在该培养基上生存。( )
2.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 3.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使纤维素分解菌增殖,含量增多。(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