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2020届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1:41: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堂在线

基于文化一般,解读文化特殊

文化一般一、文化与生活

是什么(文化的内涵以及作用)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为什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中华文化 想一想

1、中华文化的名片?

2.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这段话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把握概念 理解规律 中华文化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样看 怎样做

3.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延续下来? 与 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千百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的 极为丰富;尤其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和整体性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各具特色的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读教材: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原因在于具有 ,即 和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具体说来,一是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二是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思考:

1、出国交流时,你会为对方选择一样什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礼物呢? 2、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思路:尊重文化的

( 等) 练一练:

1、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二、民族精神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 ——赫尔德

思考:什么人、什么事件或者什么文化符号能够集中体现和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 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

的 ,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

心, 、 、 、 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团结统一: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爱好和平: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勤劳勇敢: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立国兴邦之本。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练一练:

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的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传统文化是因为

北京市2020届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1i6i0r9191j03v4iv5u208bi7808n00a8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