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练习题(1)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2.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量 3.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O B.H、O C.C、H D.C、H、O 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5.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
6.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 A.NaHSO3 B.Na2SO4 C.Na2SO3 D.H2SO4 7.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8.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9.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10.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11.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R,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R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反应前后,H2SO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12.以焦炭、水、空气为原料制取氨气(NH3)的主要反应有①C+H2O(气)②CO+H2O(气)
CO2+H2 ③N2+3H2
CO+H2;
2NH3,则参加反应的碳原子与生
成的氨气分子的数目之比为( ) A.3:4 B.3:2 C.2:3 D.1:2 1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一定质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16.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7.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8.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g B.16 C.32g D.32 19.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中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将二者的混合气体14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44g,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碳与氢的质量之比一定是6:1 B.消耗O2的质量一定为48g C.混合气体中丙烯(C3H6)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0% D.混合气体燃烧生成H2O的质量一定为18 g 20.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物质 a b c d B.x=3.2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D.d一定是催化剂
2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2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化学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2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44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2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26.某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 B.该气体一定含有C2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4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4、C2H2 27.一定条件下,4.8gCH4与12.8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5.6gC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g;化学方程式
为 .
28.“史上最贵”的实验: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 m2(填“<”、“=”、“>”),理由
为 . 2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小明将5g镁条燃烧完后,称量石棉网上剩余的固体物质时发现质量减少了,有同学认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填“正确”或“错误”).
(2)小明重新称得5g镁条,放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待反应完全后称得全部剩余固体质量为a,
则a 5 g(填“>”、“<”或“=”).
(3)为了便于操作,小明同学换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是 (填序号).
30.验证质量定律:有人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稀
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将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天平失去平衡,理由是 ; 因此不能用上述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有同学建议可以将烧杯中的物质换成 溶液或者将小试管中的物质换成 溶液,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3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2H2+O2点燃2H2O,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 ;⑤ .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1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 请根据图1所示回答:
①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 ,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 ;
②丙组实验中,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所示:其中,x= g,W的化学式是 3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1)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 (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若4.6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