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摘 要]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对其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混业经营作为当前国际商业银行普遍选择的经营模式,虽然依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其优势还是无法替代的。本文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特点进行分析,以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银行业进行混业经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利弊
1 引 言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一直是银行业经营模式领域十分关注的话题。分业经营(Separate Operation)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混业经营(Mixed Operation)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经营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只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即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单一业务向全能银行方向转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济体的银行业现今选择的大都是混业经营模式(见下表)。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曾多次尝试混业经营,但一直没有摸索出一条成功的路,至今仍实行分业经营制度。面对全球化的趋势,选择混业经营与否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发展途径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 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
2.1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不利方面
2.1.1 对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提高
随着经营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加大对科技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业务处理速度,为各部门的决策以及相关的协调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并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和安全的服务。混业经营必然会导致业务发展的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对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以及其内部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精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深入,不同金融业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现混业经营就是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在一个组织内或者一个机构内进行,商业银行管理者必须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