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论通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4 21:55: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通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一、选题意义

我们所培养的人怎么使他(她)像个真正的人。小则知书达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认真做事,诚信为人;大则能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至身心统一,和谐发展,精神自由,人生幸福。特别是处于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社会时代,如何使我们培养的人,能关心着世界,关心着自然,关心着社会,关心着自我,言行合理,身心和谐?我们的教育做的很辛苦但是却效益不彰。是什么方面出了差错呢?读书、求学、实践、探索,让我渐渐明白,我们的教育缺失了核心,缺失了精髓。

通识教育,它导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对于内地学者,年长的一辈并不陌 生,早在20世纪初就有介绍,至于如我辈,对通识教育就有些陌生了。原因是, 建国后我国全盘学苏,教育领域也如此,高等教育更不例外。针对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1995年我国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与实践;1998年,教育部发了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文化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民主的政治与足够的物质财富,使现代人生活在丰富的物质之中,现代人在享有这一切之后,却完全没有享受到因物质财富而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人们活在“唯物主义”中,疯狂的追求物质和利益,人被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世俗化的物质世界中,失去了对终极目标与意义的追寻,教育成了人们追求物质意义的帮凶,失去了崇高价值与永恒的目标,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功效。教育应该是一个生物人、自然人成长为一个“人”的重要过程。它的目的是了解人,认识人并且找到人,教人成“人”应是教育的永恒的目的和追求。换而言之,教育是将生物人、自然人教育成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人格的“文化人”、“社会人”、“理性人”、“智慧人”、“道德人”,甚至是儒家文化所推崇的“贤人”、“圣人”和宗教家所谓的“神人”。而现在的教育却不以成“人”为终极目的和全力追求的目标,只是从物质的、技术的、功用的层次万方着力,把人一变而为物,人的主体性和存在价值被忽视甚至抹杀,只求其是否有用。近代教育在科技化、专业化的要求下,对人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之成为达成某种目标的工具,近代教

育逐渐变质,使学校成为一个高等技术工人的养成所,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一批具有专精技术的各行各业的专门技术人员而已,他们的功用是用来满足社会的物质和技术的需求。这是一批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精技术的“机器人”,是一批“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

通识教育是帮助人成为“人”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通识教育不断受到我国研究者的重视,许多高等学校纷纷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并冠名以“通识教育”实践,通识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这一趋势下,加强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与探索,将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

(1)文献研究法。文献查询。收集国内外对通识教育研究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专著、报告、会议论文集、学术期刊、高校培养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等;网络资料。直接登录国内外有关机构、大学等网站,获取与通识教育相关的信息。

(2)比较的方法。本文在比较分析前人对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在当今中国实施的作用,并且拟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进行比较,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1、研究方法

(1)对通识教育本体论的研究

对通识教育本体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历史、目的的研究。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专家学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界定1。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界定。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加以界定,这类定义指明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的角度加以界定。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至今对于通识教育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2)对通识教育实践论的研究

对通识教育实践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通识教育课程及案例的研究。在1994年我国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术语后,我国学者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较多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可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的研究,二是对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探讨,如黄明东、冯惠敏认为通识教育的实施,需要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除正式课程外,非正式课程即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三是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 2、论文创新点

我国现在很多高校都进行了通识教育的尝试,有些学校也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但是我们所做的努力离真正的通识教育还很远,本论文重点想揭示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另外,根据笔者所查资料,针对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现有资料大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很少有原因分析。本文欲从以上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3、论文难点

通过通识教育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是本篇论文的主要难点。

四、论文基本框架

0 绪论

1 人文精神的相关理论 1.1 人文精神的概念 1.1.1人文精神的内涵

1.1.2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1.2 人文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1.2.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 1.2.2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1.2.3人文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2 通识教育在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2.1 通识教育的现状 2.1.1 什么是通识教育 2.1.2 通识教育的特征 2.1.3通识教育的目标

3 通过通识教育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五、参考文献

中文资料

[1][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英]大学的理想.约翰.亨利.纽曼.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英]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今日北大》编写组.今日北大(1988-199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今日北大》编写组.今日北大(1993-199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才家瑞等主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 [10]何秀煌.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香港:海啸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

[11]贺国庆等主编.国外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

[12]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3]胡显章等主编.文化素质教育论坛------内地与香港大学通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4]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刘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15]黄俊杰.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台湾: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出版.1997 [16]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中国台湾经验与启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8]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9]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0]李曼丽.林小英著.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1]刘国强等主编.华人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办公室出版.1997.

[22]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武汉:华工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3]刘献君主编.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4]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发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5]田正平主编.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6]王义遒.谈学论教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7]许敖敖主编.南京大学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南京: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与教务处编印.1999.

[28]杨茂秀等.从通识教育的理想谈理想的通识教育.2000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国立台东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2001

[29]姚国华.大学重建.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30]朱清时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网站:

http://www.harvard.edu

http://www.nsf.gov/od/oia/programs/raire/proceedings99.htm http://www.pku.edu.cn

北京大学第三次通选课教学研讨会会议记录

http://dean.pku.edu.cn/txkzl/txkzl_main.htm 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gotopku.com/data/data4.jsp?db=bdzs&id=bjdxbkspyms 全面实行学分制优秀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http://www.sjtu.edu.cn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创建一流本科教育http://fudan.edu.cn

1论通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232j32nv46r0ta505p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