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投标文件
B2
A1
C3 C1 F4
D4 D2 E3
线路复测布网示意图
采用GPS接收机同步作业进行观测,每次观测1~2个时段,每时段40分钟。对复测结果需用全站仪施测适当的导线边进行检核。当复测与定测结果不符时,必须再作复测。若确认定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须改动定测成果。
2.线路贯通
复测结果确认后,可进行全线贯通测量。注意与相邻施工单位进行联测。根据施工需要,适当加密控制点,在大桥等重点地段必须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对设计单位交给的水准点进行联测、平差,得到水准控制点的准确数据,并适当加密水准点,建立高程控制网。
(二)路基工程的测量
1.在开工之前,应对设计提供的控制桩点进行复测,包括中线、高程以及横断面的复测,中线控制桩和水准点的复查和增设。对现场放出路基边缘、坡脚、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路中线和路边线控制桩采用木桩,直线段50米放一个断面桩,平曲线段20-30米放一个断面桩,个别拐点处10米放一个断面桩;在施工区域以外再布设两个控制桩,为恢复提供依据,在结构物两侧要另放一个断面控制桩,防止控制桩损坏;同时在路边侧每50米放一个15×15cm、高1m的水泥里程桩,标出桩号,以便施工时检查。
2.根据近似计算结果,测设路基边坡线,测量出各桩位左、中、右点的高程,做好记录,计算出各桩号左右两侧路基填筑宽度。
3.按路堤设计顶面宽度加余宽30cm(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和压路机械的安全而增加的宽度),放边线桩点,再用石灰沿边线桩撒白线,作为填土范围的明显标记。
4.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每填筑层均应进行中线和高程的测量,确保线路方向正确,并使三线顺直、坡度平缓、厚度均匀。
5.控制好防护及排水构筑物的基础位置、尺寸及基底标高,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砌体各个部位尺寸及纵横坡度。当砌体基础埋深不够或排水沟槽排水不畅时,可依据设计,在允许范围内对基底标高作适当调整。
(三)桥涵工程施工测量
66
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投标文件
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⑴桥梁、涵洞平面控制网测量用全站仪进行。施测前要对桥梁、涵洞所在线路的直线或曲线进行复测,测量结果以复测数据为准。
⑵按照《规范》规定的相应的测量精度要求,将控制点引测至桥梁、涵洞的两侧(附近),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控制点(桩)加密测量,建立桥涵施工平面控制网。
⑶在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同时,用精密水准仪对水准控制点进行联测,建立桥梁、涵洞高程控制网。
2.施工测量
其内容包括:基础放样、台身放样、顶帽及支承垫石放样、各部位高程测量等,用全站仪或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施测。
3.竣工测量
其内容包括:丈量跨距、丈量各部位尺寸等,用全站仪或常规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并画出涵洞及通道工作线、盖板安装线及锚拴孔十字线。 三、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工期和质量要求,工程工期依据“突出重点、尽早开工、争取主动、确保工期”的原则进行规划;各工序施工依据“统筹安排、做好衔接、全面展开、均衡生产”的原则组织生产。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应突击重点,兼顾一般,减少干扰,实行流水作业,均衡施工、工序合理交叉,最大限度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人员的合理利用,并同时协调好当地道路、交通改移等关系。
1、路基工程
该标段路基根据事先确定的路基土方调配,组织路堑开挖及路基填筑施工。先进行特殊路基处理和桥梁预制场段路基,再多点开花进行整个路基土石方施工,最后待桥梁上部结构预制安装完后再完善预制场段路基;优先施工高填方路段,以满足沉降要求,尽早为路面施工创造工作面。
基底处理→试验段施工→路基分层填筑压实检测→边坡修整、防护。 2、桥涵工程
桥梁工程先进行基础施工,在有一定的工作面后进行接桩及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预制在预制场路基基本完成后开始施工;安装预应力砼箱梁和空心板或现浇钢筋砼连续箱梁后,即可施工铺装和附属工程。涵洞工程制约路基填筑工程的施工,因此
67
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投标文件
涵洞工程尤其处在高填方段的涵洞优先施工、尽早完工。
3、防护与排水、环保与绿化工程
填方路基完成后,路堤边坡尽快防护,以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挖方路基边坡边开挖边支护。路基施工时,应同时开挖道路两侧边沟、排水沟,以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选择施工季节,对中央分隔带、路堑绿化平台、取土场等进行绿化,对路基和桥梁消声板声屏障根据路基和桥梁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
第二节 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安排
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清理与掘除、拆除、挖土方、软基处理及路基填筑等内容,路基填挖数量相对较大。路基填筑时分层进行,严格控制层厚,并根据沉降速率调整好填筑速度。施工时首先对软基路段的涵洞、桥头等位置优先进行施工,以便有更充足的沉降期,并为涵洞、桥头桩等工程尽早进行二次开挖施工提供条件,以减少日后沉降。路基开挖时自上而下进行,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出边坡台阶,尽量避免超挖及欠挖,路基排水工程在路基填筑沉降期基本结束后进行。
施工时划分为四个路基施工队进行施工。因挖填数量较大,且工期紧,需投入大量机械进行施工。拟投入设备:挖掘机(1m3)8台(其中一台带破碎锤)、装载机(ZL50)6台、平地机(PY180)4台、推土机(PD320)4台、振动压路机(YZ20)2台、振动压路机(YZ25)6台、15t拖式振动压路机(冲击碾)3台、洒水车(8000L)4台、自卸车24台、路面破碎机1台、强夯机1台等施工机械进行施工。 二、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1、特殊路基处理 (1)低填浅挖路基处理
先将原地面下挖至路床底面以下25cm处,然后进行基底填前碾压,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0%;然后进行路床底面下部25cm部分回填碾压,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4%;最后进行路床回填碾压,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6%。当开挖部分土质不满足路床填料要求或基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采用换填砂砾处理。
(2)高填路基处理
对填土高度大于20m的部分高填方路基,在填筑路基前对基底进行强夯、冲击压实,以提高基底的整体强度。冲碾施工全面开展之前,应进行相关试验路段,根据不同设备确定不同土质的碾压遍数、沉降量控制标准、路基压实含水量等相关参数。冲
68
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投标文件
碾时如表面干燥要适量洒水,防止表面尘粉化,影响能量深层传递;同时车辆转弯时要注意每次调整转弯路线,使冲击凸轮落点不致重复前次落点,以减少波浪现象。
随之在上设置1m厚的片石透水层、30cm厚的碎石渣,并铺设无纺布隔离层,然
后进行路基土方填筑。路基采用台阶型断面,路基每隔8米设置一处宽2m的平台。
在路基中加铺土工格栅,即:在路床底部铺一层土工格栅,路床一下每隔3m铺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搭接10cm并绳结→端头锚固→预留边缘搭接宽度10cm。
高填方路基提前成型,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当路基连续2个月观测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3)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处理
对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的段落及横、纵向填挖交界处,均将原地面开挖成内向倾斜2%宽度不得小于2.0米的台阶,并加铺土工格栅。
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幅应在路槽下超挖0.8m后以土方回填,土工格栅铺设位置:第一层铺于路床顶面,第二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下0.8米处,其下第一、二级台阶铺设6.0m宽的土工格栅。
纵向填挖交界处应向挖方侧超挖15米后再回填。土工格栅铺设位置:第一层铺于路床顶面,第二层铺设于路床顶面下2.3米处,其下第一、二级台阶铺设6.0m宽的土工格栅。
(4)新旧路基衔接
旧路加高、加宽前,先将旧路边坡松散坡积土清除,然后再开挖向内侧倾斜2%宽2米宽台阶。
旧路加高、加宽应将边坡挖台阶,将台阶做成2%向内倾斜的斜坡,并在加宽结合部铺土工格栅,以增加路基的整体性,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土工格栅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480-2002)”中双向粘焊土格栅(GSZ60),要求格栅每延米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均不小于60KN/m,纵、横向标称抗拉强度下的伸长率不大于12%,纵、横向2%伸长率时的拉伸力不小于22KN/m,纵、横向5%伸长率时的拉伸力不小于40KN/m,粘、焊点极限剥离力不小于30N,当进行土工格栅搭接时,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搭接处采用延伸率较小的尼龙绳呈“之”字连接。
(5)淤泥换填处理、上路床换填天然砂砾及冲击压实处理
在K70+860~K71+040段,表层为30cm淤泥质粘土。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除,基
6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