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hé)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5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课后练习: 篇一: 抬起头来做人
6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 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句话如何理解?
2、面对同学们的种种反应,小男孩是怎样的心情?请展开想象,作一段心理描写。
3、文章第八节说:”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5、文章第八节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这两处”抬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 7
有何不同之处?
6、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篇二: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