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105、
食物和饮水是人体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
蓄水、注水时诱发地震的机理主要为:水库的荷载效应、应力腐蚀效应、孔隙水压力 106、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107、
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自地表面上可将大气圈分为
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层 108、
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这里 109、
对流层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是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布的重要的因素 110、
我国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规定
了大气中五种污染物的允许浓度限值。这五种污染物是:尘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 111、
我国城市垃圾与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有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堆肥处理、回收资源及综合处理
112、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主要有三种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113、 元素的迁移大致可分为:水迁移、生物迁移、大气迁移三种基本形式
114、 元素迁移的水动力条件,主要与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径流速度有关。
115、 在地下水补给区与径流区的过渡带,由于排泄不畅、
如现代(古代)沼泽分布区,水中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对大骨节病、克山病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116、 在我国,目前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病等地方病。
117、 在克山病区居民服用亚硒酸钠的补硒措施后,几十万病人的治疗证明可减少克山病的发病率,并能降低病死率。
118、 酸性软水区为心血管病高发病区。
119、 氟中毒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食物型
120、 许多国家都采用降低水中氟含量的办法来预防氟中
毒。 降氟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化学法、物理吸附法和电化学法三大类。
121、 与环境地质有关的主要基本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等。
122、 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有机械潜蚀塌陷、真空吸蚀塌陷、冲爆塌陷、震动塌陷、重力塌陷。
123、 微量元素对中,铜和钼具有拮抗作用,而铅和砷具有协毒作用
124、 能造成水质变坏的能量形式,主要是 热能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1、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概念、性质相同。(×)
2、推移性滑坡的治理重点应在滑坡上部减重、削坡。(√) 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4、PH值小于6.0的雨、雪、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
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着重于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
6、地下水污染源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污染源。(√)
7、原生自然环境一定是最好的。(×)
8、环境的主体是针对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介质。(√) 9、环境系统的要素组成和结构越复杂、严密、它的稳定性相对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环境系统越有序,功能也就越健全。(√)
10、环境的好坏取决于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况,其中处于优良状态的要素可以来弥补较差的要素。(×)
11、一般情况下,环境系统能够容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
内部,而不致使环境系统的有序性被打破,不使其环境功
能发生质变。(√)
12、环境容量的大小,一方面与环境要素组成和结构有关,另
一方面也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13、地质环境容量,可以用该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排放
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来综合评价。(×)
14、污水灌溉农田,兼有水、肥资源的再利用和廉价污水处理
的好处。(×)
15、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属煤烟污染型,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
氧化硫。(√)
16、地球表面的大陆位移、造山运动、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
地震等,均与上地幔软流圈存在有关 。才
17、人体生命元素含量有着自身的规律,不受周围地壳元素丰
度的影响。(×)
18、环境灾害事件效应是地质历史上重大绝灭事件的直接原因
之一。(√)
19、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
异大,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山地多、不可利用土地多、难利用的土地多,耕地少、林地少、平地少。(√) 20、 地质环境的总体质量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平均质量
状况。(×)
21、 地质环境是人类与环境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其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