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详解】
经加速电场后的速度为v,则 电场后的偏转的位移为
2eU2L2eU2L2121eU2?L?hLh?at??????所以示波管的灵敏度所以要提高示波管的22md?v0?2md2eU14dU1,U24dU1m212mv?eU1所以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大小为,7gr电子进入偏转2灵敏度可以增大L,减小d和减小U1,故A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BD 【解析】 【详解】
物体在最高点时,由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选项A错误;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海平面低于地面h,所以物体在海平
面上时的重力势能为-mgh,故B正确。由动能定理得:mgh=Ek2-mv02,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
Ek2=mv02+mgh,故C错误。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即初末状态的机械能相等,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抛出
时的机械能为mv02,所以物体在海平面时的机械能也为mv02,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此题考查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力在空间的积累效果,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力做负功,动能减少.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不受运动形式和受力情况的限制. 8.BD 【解析】
A、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故A错误. 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v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m,解得:v?grtan?,知轨道1半径是轨道2半径的2倍,则同
r一个小球在轨道1的线速度是轨道2线速度的 2倍,即:小球a的线速度大小是小球b的2倍,故B正确;
C、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mg,与轨道平面的高度无关,则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也与轨道平面无cos?关,因此同一个小球a和小球b对漏斗壁的压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根据mgtan??ma得:a?gtan?,知同一个小球在轨道1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的向心加速度,即小球a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等于小球b的向心加速度,故D正确.
点睛:本题是圆锥摆类型的问题,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小球向心力的来源,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结合进行分析,是常用的方法和思路. 9.BD 【解析】
试题分析:调整前,牵引力F?f,功率P?Fv0,当功率调整后,若功率调大,由于速度不会瞬间变化,所以会导致牵引力F瞬间变为一个较大的值,使得F?f,汽车做加速运动,使得速度增大,而随着速度的增大,功率不再变化,牵引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牵引力再次减小到F?f,开始新的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匀速,图像如B。若功率调小,同样由于速度不会瞬间变化,所以会导致牵引力F瞬间变为一个较小的值,使得F?f,汽车做减速运动,使得速度减小,而随着速度的减小,功率不再变化,牵引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牵引力再次减小到F?f,开始新的匀速直线运动,即为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匀速,图像如D。 考点:机动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10.AC 【解析】 【详解】
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的合初速度为v,两个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为a,其中可能的情况如图,由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当v与a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v与a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动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分析相符,故A项符合题意; B. 匀速直线运动与分析不符,故B项不符合意意; 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与分析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D. 非匀变速曲线运动与分析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11.AC 【解析】 【分析】 【详解】
BC.根据运动的合成分解,将初速度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速度,设初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故有小球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v竖?v0cos?,根据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竖直方向的高度相等,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所以三个小球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同,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特点可知,三个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同,故B错误,C正确; A.由题知?1??2??3,根据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
v竖?v0cos?
可知v01?v02?v03,落地时重力做功为零,所以落地进的速率与初速度相同,故A正确; D.小球沿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v水?v0sin?,所以可知1的小球水平速度分量最大,故D错误。 故选AC。 12.BC 【解析】 【详解】
对物块从高为h的斜面上由静止滑到底端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12mv ① 2其中Wf为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因滑动摩擦力
f??N??mgcos?
所以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fL??mgcos??L??mgL底②
由图可知,Lcosθ为斜面底边长可见,物体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与斜面底端长度L底
成正比。
AB.B因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沿着1重力做功大于沿2重力做功,根据①式得知,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于沿2下滑到底端时速度;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重力做功相同,而沿2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沿3克服摩擦力做功,则由①式得知,沿着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于沿3下滑到底端时速度,所以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率最大,而沿着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率最小,故A项与题意不相符,B项与题意相符;
C. 沿3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最大,产生的热量最多,故C项与题意相符; D. 因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物块沿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样多,故D项与题意不相符。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3.乙 GJ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空:平衡合适的依据是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择乙图
第二空:我们应测量橡皮筋做功结束以后的速度,且此时小车匀速,应选择GJ部分 第三空:由于W?v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W-v图象为抛物线,D正确
d214. (1)平均 小于 (2)
2kg【解析】 【详解】
(1)[1][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知,所以v?d是平均速度,挡光片的中心线(图?t中虚线)经过细光束时的速度是中间位置的速度,由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有中间位置的速度大于 中间时刻置的速度,所以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挡光片的中心线(图中虚线)经过细光束时的速度;(2)[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mgm??g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d2)?2ax ?t解得
d21(?t)??
2?gx2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