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福州屏东中学初三模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3:55: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福州家长帮社区

屏东中学初三模拟考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8分)

带着感激和依恋,带着激情和梦想,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Mò( )然回首,初中三年,积(diàn)着美好的印痕,传扬着斑斓( )的笑语!课堂是我们温馨( )..的港湾,泊着理想;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伫满希望。忘不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长,忘不了朝气蓬勃、勤学好问的同窗。在人生的每一个考场,我们都将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母校交出完美的答卷!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 ) ( ) (2)给加点字注音。 (2分) ( ) ( )

(3)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4)请仿语段中句子“忘不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长,忘不了朝气蓬勃、勤学好问的同窗,”再写一个句子。(3分)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一首诗,其实是与诗人作一次心灵交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 。 ①沉郁

②闲适

③洒脱

④清新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3、根据文段内容,修改下面画线病句,请任选一句修改。(2分)

①《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 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听到了美妙的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②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回忆。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已持臣守圉之器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鵷鶵过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

5、背诵默写。(12分)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福州家长帮社区

②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③素湍绿潭, 。(《三峡》)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秦王纳谏》)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会当凌绝顶, 。(《望岳》)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⑧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4分)

临别赠言:第(1)句 (离情别意) 第(2)句 (思想抱负) 6、名著阅读题。(8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

《 》。(1分)

(2)在《格列佛游记》中,好几次提到中国,请你举出一项关于中国的内容。(1分)

(3)《西游记》中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简述孙悟空“炼就火眼金睛”的相关故事情节。 (3分)

(4)林冲,梁山著名英雄,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走上了“造反”之路。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后,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请简述主要情节。(3分)

7、某校九年级一班准备在毕业前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5分)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源:学#科#网]

(1)活动期间要举行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一分钟演讲比赛,请你设计活动的程序。(3分) (2)在“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中,小敏同学想为张大爷的便民理发店写一副对联,但一时想不起来写些什么,请你代为书写。(2分)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福州家长帮社区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8、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 (2分) 妇 抚 儿 乳 儿 含 乳 啼 妇 拍 而 呜 之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⑶会宾客大宴 .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4)罔不因势象形.

[来源:Z§xx§k、Com]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甲文段以“ ”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2分)甲文段运用了什么突出的写作方法?乙文段王叔远的“奇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勤与俭

①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有个殷实家庭,祖上留下一块匾,匾上写着“勤俭”两字,这家主人视作传家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家主人亡故后,他的俩儿子,兄弟俩分家,把匾一劈为二,老大拿了个“勤”,总是早出晚归,辛勤耕耘,但鱼肉酒香,花钱大手大脚;老二拿了个“俭”,总是把一分钱掰作两瓣用,节约每一段布,每一粒粮食,但不愿干苦活,懒得要命。日子长了,兄弟俩日子都过得很苦。后来想起家传的匾额,兄弟俩把“勤”与“俭”合起来,重新挂在厅堂上,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日子又好起来。

②不管故事是否虚构,但故事中勤俭的道理很清楚。勤与俭总是结伴而行。“勤”乃开源之泉,“俭”乃节流之本。只勤不俭,生活奢侈,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财富左口袋进右口袋出,再多的财富总有一天也会耗尽,富而返贫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俭不勤,财富增加缓慢,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纵然再会理财,总有坐吃山空之时。因此,勤与俭不能割裂开来。

福州家长帮社区

时代需要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也需要财富管理的持续活力。真正的理财,就是既增加财富,又节约财富。勤与俭的完美组合,才是真正的传家之宝。

③勤与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传家宝。先祖一代代筚路蓝缕,饱经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十分珍惜这一传家宝。至今,许多老人生活即便好转或是富足起来,仍然精打细算,而且闲不住,总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总是用勤俭告诫子女,莫要忘本,丢了传家宝。从漫长的岁月中走来,把最优秀、最宝贵的东西传了下来,懂得勤俭的可贵,来之不易。靠着勤俭传统,中华民族积聚了众多物质财富、文化瑰宝,也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

④传统在延续,观念在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让文化变得多元、观念日益新潮,社会与生活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 。既勤奋努力,热爱劳动,又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这是勤的时代内涵。社会变了,改善生活、活跃消费、超前消费,谁也不希望再过苦行僧的日子,这是俭的时代新意。勤,未必是事必躬亲,未必要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而是合理地利用有限时间,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所做的劳动更有意义,更具价值。俭,也并非要从牙缝里挤出一星半点来,而是以不铺张、不浪费为基本标尺。获取财富的路径很多,只要骨子里不丢勤俭传家宝,掌握好勤俭办事的人生尺度、教育准则,总是有益的。再新的观念,再新的理财,总是建立在勤与俭基石上的,离开了这一基石,或挥金如土、或坐享其成、或寅吃卯粮,总是有害的。

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观念如何更新,不可动摇勤与俭的文化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勤与俭的根基当永远留住,一代代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软实力。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3、分析文章第①-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14、阅读第④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2分)

15、当前,社会上大力倡导“轻车简行”、“光盘行动”、“半份菜”等行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些宣传的认识。(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福州屏东中学初三模拟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2k2y5mq4z5136r5sho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