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C.减少地表蒸发
B.增加地下径流 D.增加水汽输送
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第2题,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答案:1.B 2.D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 C.水汽输送
B.降水 D.径流
4.读图甲和图乙,下列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时前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8时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解析:第3题,图示取水管的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
径流环节。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主要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 答案:3.D 4.D
(2018·南宁联考)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据此回答5~6题。 5.若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C.杭州
B.成都 D.海口
6.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 )
①大气降水减少 ②活跃自然水循环 ③阻碍自然水循环 ④地表径流增强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故选A。第6题,WaterSeer项目从大气中收集水资源使得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弱,阻碍自然水循环,故选B。 答案:5.A 6.B
(2019·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下冲刺)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334毫米,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毫米,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毫米。读图,回答7~9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