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下音乐 第三单元《乌苏里船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1:30: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乌苏里船歌》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 ,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眼,并由衷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赞叹之情。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与效果,感受歌曲的和谐美和丰满性。

3、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体会赫哲族民歌与其生活劳动的关系,并对比这两首歌的旋律,知道民歌与歌曲创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船歌的形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请哼哼这首歌,想想歌曲描绘了孩子们怎样生活? (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愉快歌唱。) 2、这歌是谁写的?

(是乔羽作曲,刘帜作词而成的。)

3、在我们学唱的歌曲中有的并不是由词曲家创作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二、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 1、初听录音

这不,有一群人唱着歌来了,请听一听歌曲情绪怎么样? 2、复听录音

(1)他们在唱什么,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着谱子来听一听。 (他们在唱乌苏里江。他们在唱在江里捕鱼。在他们在歌唱美好的生活。) (2)他们的劳动场所在哪儿? (江里。)

(3)这是什么江? (是乌苏里江。) (4)点题

对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就叫做《乌苏里船歌》。

在美丽的乌苏里江边生活着勇敢聪明的赫哲人民,赫哲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据统计现在有4600多人口,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有句话是这样来形容他们的: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3、介绍歌曲背景

这是一首根据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4、分段欣赏

歌曲可以分三段,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歌曲,感受一下歌曲声段之间的配合和变化。

(1) 前奏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竹笛)

前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自由回答)

带有颤音的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前奏引子,先声夺人的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

(2)引子

A、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赫哲族的人们来到了江上“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散,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

B、一起来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C、听录音,歌曲里的“阿朗赫赫尼哪”有什么特点。 (一次高一次低。)

为什么声音要一高一低呢? (是回声。)

D、再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恩,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和回声有关的歌曲,也了解了回声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在来唱一唱,体验一下“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和回声实虚相间的感觉。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加以引导) (3)主题部分

A、看谱子听歌曲,感受声部之间的变化

乐段之间有什么变化?请你仔细看着歌谱听一听,认真思考。 (声音强弱在不停的变化)

今天你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听一听 (4)最后结尾

A、结尾和什么地方相似? 生:结尾和开头相似。 B、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自由回答。)

结尾是开头的再现,展现了赫哲族的人们满载鱼虾摇船远去。 三、拓展延伸

1、完整聆听《我的家乡多美好》

思考:两首歌曲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

2、在对比欣赏的基础上,思考民歌与创作歌曲的渊源关系。 四、总结下课

今天欣赏学习的《乌苏里船歌》 、《我的家乡多美好》都表现了赫哲人民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勤劳勇敢的赫哲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我们同学也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九下音乐 第三单元《乌苏里船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2pb36lntg6x2111f20r4n7xz5eecp00bm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