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凸现着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要求必须非常明确,便于学生达成.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全课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即用图象法求函数的值域.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个目标教学的定位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在作函数图象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个困难不解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着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数学探究的思想,注重发展学生能力.更应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活动,才能为学习提供动力,才能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而学生活动必须围绕问题展开,学生活动应该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课后与四位学生的谈话来看,这节课的学生活动的设计体现在哪里?如果就这四位学生而言,他们的活动只是在看教师不断的展示自己,而他们自身的活动什么都没有,更谈不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他们得到的感受只是,我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又有什么价值呢?基于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了什么问题?新的问题与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结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是什么因素把它们联结起来的?是什么方法导致你的
发现的?更进一步的学生活动境界,应是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觉地学会反思。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以反思为核心,才能所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学法指导的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方法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式的改善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必须根除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现象和做法.就本节课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显示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没有得到如何指导或者提高.也体现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把指导学生的学摆在应有的位置.这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问题1 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再求出每个函数的值域: (1)y?2x?1,x???1,2?; (2)y?(x?1)2?1,x???1,2?. 二、探究(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 问题2 求出下列函数的值域:
(1)y?x,(其中x是正实数); (2)y?x?x?1.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2---利用换元法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具体是
(1)y?t(t?0);(2)y?t2?t?1(t?0)
(设计思路: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1后,给出问题2,学生的思路一般仍然是想作出图象.这两个函数的图象究竟这样作出来呢?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同时,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新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知识怎样进行联系起来?) 问题3 求函数y?1的值域 x?1(设计思路:通过问题2的讨论,在方法上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通过用换元法,把新的问题转换成了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适时的给出问题3,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从一次或二次函数中跳出来了,增强了学生思维量.从而使学生又投入到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活动中去.) 启发讨论,解决问题3,拓展延伸---具体是 (1)是一次或二次函数吗? (2)是反比例函数吗? (3)可以转化为反比例函数吗?
(4)它的图象与函数y?图象有关系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呢? (5)函数y?关系呢?
(6)你能给出函数y?x的值域吗? x?111图象与函数y?图象有关系吗?如果有,是怎样的x?1x1x1x的值域吗? ;②y?2x?12x?1ax?b(8)如果是函数y?(a,b,c,d是常数,且a?0,c?0)呢?
cx?d(7)你能给出函数①y?三、数学理论
图象法是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之一. 四、反思
怎么想到用换元法的?
函数图象平移(左右、上下),用过吗?
函数图象左右平移改变函数什么呢?如果是上下平移呢? 以前的学习中用过类似换元法的数学方法吗? 精:精心
精心——精心准备和学生每一次个别交谈 开学不久,精心准备和每一位学生个别交流一次
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习惯;二是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提一些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建议 精心——精心布置和批改每一次作业 ·课本习题与教辅材料
·批改作业就像和学生个别交流一样 ·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
精心——精心组织每一次数学问题讨论活动
·某种程度来说,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问题解决 案例4:(必修4)“大风车”问题 思考1:h是t的函数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