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系统成本核算流程
一、 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法
在标准成本成本核算方法下,首先对每一产品制订标准成本,在制定时,无论哪个成本项目,都先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标准成本,平时物料的转移都是按照标准价格,产品成本明细账都是按标准成本来登记的,月末通过差异的分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实际成本高低取决于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标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所以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这样可以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进行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同时,整个加工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机插、手插、整机装配环节,中间环节的产出作为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包含费用,以“物料消耗-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中,属于逐步综合结转的分步法。 二、 成本核算原则
1、 成本项目: 物料消耗-原材料
物料消耗-半成品
物料消耗-定额外消耗 直接人工 折旧
工资及福利费 燃料及动力
其他制造费用 专用费用
2、 平时物料的移动都是按照标准价格计价,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标准成本计价(包
含费用),由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及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
3、 差异的处理:差异总额=材料量差+材料价差+费用量差+费用价差
① 材料成本中由于定额外消耗材料产生的量差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或自制半
成品)成本中;
② 材料成本中存在的消耗材料的价差不再在完工产品与在制品之间分配,也
不在生产成本中反映而是直接计入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成本,这种做法是将量差与价差明确划分;
③ 制造费用中的价差及量差在生产成本中反映并与完工产品一起计入产成
品(或自制半成品)成本中; 4、 启用物料分类帐分别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按金额在消耗量与库存量之间进行
差异的分配。
三、
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大致分为标准成本的制定、实际成本的计算、物料分类帐三步。 (一) 标准成本的制定
1、 作业类型的确定 HX01 直接人工 HX02 折旧
HX03 工资及福利费
第 1 页 共 4 页
HX04 燃料及动力
HX05 其他制造费用 HX06 标准台数
2、 生产性成本中心计划:包括作业量计划和费用计划 A、作业类型的作业量:按成本中心 例如:整机装配环节
成本中心 整机厂 整机厂 整机厂 整机厂 整机厂 整机厂 HX01 HX02 HX03 HX04 HX05 HX06 作业类型 直接人工 折旧 工资及福利费 燃料及动力 其他制造费用 标准台数 作业量(工时) 10000 5000 10000 10000 10000 1250 B、费用计划:按成本中心及作业类型 例如:整机装配环节
成本中心 整机厂 整机厂 整机厂 HX01 HX01 HX01 作业类型 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 成本要素 工资及福利费-工资 工资及福利费-福利费 工资及福利费-用工费 费用计划 750000 100000 150000 3、 计划作业价格
整机厂直接人工计划作业价格=(750000+100000+150000)/10000=100元/小时 4、 维护BOM
例如:TC2100的BOM由3个物料构成: 显像管:1个 500元(实际价502元) 手插板:1块 250元(实际价251元) 扬声器:1个 50元(实际价51元)
5、 维护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制定对于成本核算方面起到三个作用:
5.1费用的计算:是指在每个工序定义人工工时定额及机器工时定额; 5.2组件的分配:将BOM中的物料分配到相应的工序中; 5.3在制品的计算;
例如:上述BOM中的物料分别分配到以下工序中
组件分配: 显像管
手插板 扬声器
工序: 10工序 20工序 30工序 工时: 0.5小时 0.2小时 0.3小时 报告点: 报告点1 报告点2 报告点3
整个整机装配环节有3个报告点,最后一个报告点为完工确认点,该报告点确认后将进行自动收货,并产生财务凭证。 6、 标准价格的评估
根据BOM及工艺路线进行标准价评估。
第 2 页 共 4 页
上例的标准价评估结果为:
工序 10工序 资源 显像管 手插板 20工序 30工序 合计 (二) 实际成本 1、 创建成本收集器(机插板、手插板、整机)
建立TC2100的成本收集器,成本收集器相当于生产成本帐,借方登记实际投入的材料和工费,材料按实际投入量和标准价计算,工费按完工确认点数量代表的工时与计划作业价格计算,贷方反映的是完工产品、在制品及差异,月末成本收集器的余额为0,完工产品与在制品均按标准价计算。 公式:投入=完工产品+在制品+差异 2、 成本计算过程
接上例:
显像管
手插板 扬声器
10工序 20工序 30工序
0.5小时 0.2小时 0.3小时
900个 800个 700台
投入:
显像管、手插板: 900*(500+250)=675000元
扬声器 : 802*50=40100元
工费: 0.5*900*100=45000 797100元 0.2*800*100=16000 0.3*700*100=21000
本例中,20工序报告点确认800个,实际投料802个,产生消耗量的差异。 ② 在制品的确认:按工艺路线中原材料投入的工序定额及报告点的确认数量,分别乘以标准价计算可得。
在制品:材料 (900-700)*(500+250)=150000元
(800-700)*50=5000元
工费 (900-700)*0.5*100=10000元 167000元 (800-700)*0.2*100=2000元 ③ 完工产品:700*900=630000 ④ 差异= 投入-完工产品-在制品 =797100-630000-167000=100
费用部分:月中按标准作业价格和定额工时计算投入。月末根据实际费用投入和实际工时重新确定作业价格,并计算实际投入和标准投入的差额,即费用的价差和量差,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第 3 页 共 4 页
数量 1个 1块 0.5H 1个 0.2H 0.3H 价值 500元 250元 50元 50元 20元 30元 900元 HX01 扬声器 HX01 HX01 (三) 物料分类帐
采用物料分类账,是指在标准成本体系基础上进行实际成本核算,月末进行物料多层次结算后,就会有每一种物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当月的加权平均实际成本和库存实际成本,可以更为准确的掌握每一物料的实际成本,更为准确地进行产品的获利能力分析。
启用物料分类帐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将形成的差异在消耗量与库存量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单级差异与多级差异;
例如:TC2100 项目 期初库存 收入 单级差异 数量 按标准价计算 差异 实际单价 200台 200*900=180000元 200元 700台 700*900=630000元 100元 900个*2元 900个*1元 3502元 多级差异 库存 支出 期末库存 四、
802个*1元 900台 900*900=810000元 200+100+3502=3802元 904.22元 600台 600*900=540000 600*4.22=2534.67元 904.22元 300台 300*900=270000 300*4.22=1267.33元 904.22元 变革点
1、 使用标准成本体系,使成本核算与生产模块、物料模块相集成,可以实时地进行成本核算。
2、 标准成本制度与目标管理相融合,成为目标管理的一个基本工具。对差异的深
入分析将有助于找到差距,并予以改进。 3、 SAP的成本核算原理,是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结合,体现了对责任的明确划
分,单级差异(量差)与多级差异(价差)可以作为责任划分依据,满足成本
控制与管理的需要。对于单级成本差异主要是体现生产部门生产效率及对定额外消耗的情况;对于多级成本差异主要是体现物料价格的变化,可反映采购部门的绩效。
五、
问题
1、 成本差异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标准成本制定的准确性,其中关键是对材料价格的把握及对费用计划的准确性的把握。上线初期,由于标准成本的不准确性,差异可能较大。
2、 由于自制半成品中包含费用,整机的材料成本中包含部分费用,不能还原为真正的材料成本(与目前的方式不一致)。
3、 当月未产出机型的成本差异将直接转入产成品成本,若无库存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 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没有在在制品与完工产品中分配,影响成本核
算的准确性(与目前的核算方式不一致)。
第 4 页 共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