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渗透算法的“不唯一”性,同时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合理性。
3、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 二、新知展开 1、认识加法
(1)电脑课件动画展示两组物体(或两组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1和2这两个数合起来, 用加法计算,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合起来一共有3只,就等于3。板书课题“加法”。 (2)读算式:1加2等于3,或1加2得3。 2、加深理解
(1)摆小棒说算式(1+3,2+2,2+3) (2)根据算式摆小棒(3+1,3+2,1+1)
(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 3、讨论算法
(1)出示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么算?”4+1=5 “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4)小组讨论再全班展示。
9
(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课后做一做①② (1)说说图意。 (2)计算说算理。
(3)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 2、游戏:摆手指
1+1 2+1 3+1 4+1 1+2 2+2 3+2 1+3 2+3 1+4
四、小结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10
3、通过组内交流,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1~5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5数到1。 2、填一填:
3+1=□ □+1=3 4+□=5 1+3=□ □+2=3 □+1=5 2+□=4 □+3=5 □+2=5
二、新知展开 1、认识减法。
(1)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3位同学有3只纸鹤,1位同学拿走了1只纸鹤,还剩几个小朋友,几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板出课题) 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还剩几,就等于几。 (2)读算式:3减1等于2,或3减1得2。 2、加深理解。 (1)摆小棒说算式。 (2)根据算式摆小棒。
(3)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减法算式表示的事例,你能来说说吗? 3、讨论算法。
(1)出示动画情境: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怎么算?”5-2=3,“得数3是怎么得来的?” (4)小组讨论再全班展示。
11
(5)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课后做一做①② (1)说说图意。 (2)计算说算理。 (3)5-1=4 4-1=3
5-4=1 4-3=1 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2、游戏:摆手指 四、小结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会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掌握减法含义的基础上,熟练掌握5以内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拍手游戏。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