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塔县中学2013届高三第六次理综模拟测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3:01: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金塔县中学2013届高三第六次理综模拟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33—41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所有试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Na:23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关于P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RNA是遗传物质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P的细菌的培养液中再释放出来的

2.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什么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的自我复制 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

32

32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A和a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

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5.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6.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D.SO2和新制氯水均有漂白性,将SO2和Cl2通入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最终呈无色

8.下列评价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 ( )。

离子组 H、Fe、NO3 、Cl Na、CO3、Cl、Al C6H5O、Na、K、HSO3 HCO3、OH、Na、K ——++—++—+2——3+2+——2+ —+评价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Fe + 2NO3 + 6H = 4Fe +2 NO↑+ 3H2O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有沉淀生成 2Al+3CO3=Al2(CO3)3↓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HCO3+ OH= CO3+ H2O ——2—3+2—3+9.已知A、B、C是单质且C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X、Y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略).下列A、B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是镁,B是碳 B.A是碳,B是氢气 C.A是铝,B是铁 D.A是钠,B是氢

10.今年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塑化剂的其中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的结构如图所示,可由邻苯二甲酸()与正丁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子式为C16H22O4

B.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C.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属于苯的同系物

D.丁醇有4种不同结构,正丁醇是其中的一种分子式为C4H10O 11.常温下向10 mL,0.1mol/L氨水中缓缓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c(H)增大 ③导电性增强 ④c(OH)?c(NH4) 不变 ⑤NH4

c(NH3?H2O)—?+

+

数目减小 ⑥c(NH3 ? H2O)增大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根据右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发生反应O2 + 4H + 4eˉ = 2H2O,溶液pH降低 B.烧杯b中发生反应为2Zn-4eˉ =2Zn

C.电子从Zn极流出,流入Fe极,经盐桥回到Zn极 D.向烧杯a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实验Ⅰ:左边的棉球呈橙色,右边的棉球呈蓝色,证明氧化性:Cl2>Br2>I2 B.实验Ⅱ:当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让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实验Ⅲ:可通过铜丝的上下移动来控制NO2的制取并收集NO2气体 D.实验Ⅳ:振荡后静置,溶液不再分层,且保持无色透明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第12题图

2+

+

?x?x,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t?t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15.两完全相同的物块如图叠放于水平地面,垂直AB接触面的力F作用于A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块A受三个力 B.物块A受四个力 C. 物块B受四个力 D.物块B受五个力

16.如图所示,某物体自空间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点,其轨迹为一抛物线。现仿此抛物线制作一个光滑滑道并固定在与OA完全重合的位置上,然后将此物体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在下滑过程中物体未脱离滑道。P为滑道上一点,OP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o角,则此物体: A.由O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

2v0 g25v0 5O B.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 P A C.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v0 D.物体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0

17.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F1、F2后受摩擦力的作用减速到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和F2大小相等 B. F1和F2对A、B做功之比为2:1 C. 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D. 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1:2[来源

18.一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1=7F2,设R、m、引力常量G、F1、F2均为己知量,忽略各种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 B.卫星绕该星的最小运行速度为

Gm R

金塔县中学2013届高三第六次理综模拟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3ezs1xkn62i4cx3qim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