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孔子有关人格修养论述的现实意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4 10:28: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孔子有关人格修养论述的现实意义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有关人格修养的论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仁。仁就是“爱人”。仁爱就是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孔子一生大力提倡“仁”的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愿望。而要实现这一愿望便是去爱人。孔子把“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并为之奋斗终身。 2.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种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源于我们的内心,“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方能成就一个人的优良品格。

3.孝悌。孝,指报答父母之爱;悌,是指兄弟之间的敬爱关系。孝悌被看作一种天经地义的纲常纪要,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孝悌”的本质要求便是“敬”。另外,孔子认为孝悌应该从小培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是培养我们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4.好学。学习是人的立身之本,孔子一生敏而好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里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指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另外学习还要做到虚怀若谷,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上是对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粗浅论述。当今社会,人们信仰丢失,为富不仁,尔虞我诈,道德沦丧等问题频频见之于报端,学术诈骗、论文抄袭等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当下,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三省吾身。而当我们在思考个体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和完善而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时,孔子对人格修养的论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高尚的人格修养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格的修养需要我们的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

搜索更多关于: 孔子有关人格修养论述的现实意义 的文档
孔子有关人格修养论述的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3m3h32p387916095eiv3gyk618jsm007x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