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的“有心无痕”
常村学校 吕小芳
“教育最美妙的境界是有心无痕,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么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东旭说的一段话。由此可见,教育是如此细腻的一件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行为上的模范和榜样,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对细节的处理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在细微之处做到真正的有心无痕需要用爱去呵护。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感悟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师德的规范,师德的力量体现在“细微小事”之中。
尊重的爱可以抚平孩子的伤痛,尊重的爱可以唤醒沉睡的孩子。刚毕业时,我碰到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每天重复地摆弄着手里的铅笔、橡皮、书本等,如果有人触怒他,就会歇斯底里地叫喊,甚至会大打出手,校长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通过仔细观察,他基本上每天都呆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空洞无助的眼神里有一种渴望,渴望着与人交流,当别的小伙伴玩耍嬉戏时,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我决心要去与他交流,但那时的自己还是有些小心翼翼,不知道自己说的哪句话会让原本布满伤痕的内心又多出一道伤疤。一次次促膝长谈,一次次真情的触动,我发现他小小的内心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被尊重。他希望有位同
桌,经过努力,我满足了他的愿望。快乐溢于言表。我多次来到他的家中,手把手教他写字,帮他复习功课,与家长一道解开他心中的结。在我的行动感召下,家长越来越理解自己的孩子,同学也愿意帮助他。博博的性情温顺了,成绩也从八分突破到四十分。
去年我带一年级的班。面对43张天真活泼的面孔,我决定用爱去关爱他们。为了能快速地记住他们的名字,在点完名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姓名条贴在每个人的桌子上。排队做课间操的时候,我会整理队伍,顺便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回忆一遍,记不住的回去翻阅花名册。刚入学的他们年龄小,任何小事都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育。教室小班容量大,同桌之间的互相磕碰去调解、学生流鼻血去清理关怀。在教室里有的同学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出去冷了不知道穿衣服。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叮嘱一遍又一遍。学生不会做值日,放学后我和孩子一起做,直到他们能独立做卫生了。学生吐了、尿了都是嘘寒问暖,准备热水向家长寻求衣物。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时,我会用积极正向的词汇去引导他们,帮助孩子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不断地去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年级的小孩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会东摸摸西看看,不会去考虑后果,当我发现时会及时制止处理,在课堂上还会占用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预防教育。
世事难料,放在今年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当我准备迎
接我的小可爱时,却发现开不了学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漫延开来,《停课不停学》的文件传达给每一位教学一线的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也以网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屏幕是冰冷的,我的爱是炙热的。我一边探索网络课堂教学,一边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疫情知识,加强防控。我在教学初期选用是录制视频,却发现录制的视频画面不清晰,手机内存也显示不足,在探索中发现希沃白板app中的知识胶囊非常方便高效,录制完之后直接转发到教学群,学生直接扫码就可以看到图文+音频完整版的课文内容讲解。用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程度逐渐降低,作业提交率不高。这时我发现腾讯会议app可以达到几百人同时视频,自此开始了网络在线视频教学,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教学小游戏,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对于未能上课的学生就逐个微信视频询问情况,学困生落下课程多的会在周六日给他“开小灶”。对于试题的讲解我使用的是微课宝app,把每道试题进行拍照导入微课宝,选择横频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进行批注讲解,把录制好的微课分享给学生,每道题都可以形成一个微课码,哪道题不会学生就可以扫那道题。作业一直是教师头疼的一件事,在网络课堂上判作业更为麻烦,在兴起的钉钉app中作业提交功能特别便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圈注批改,给予书写等级,评选优秀作业。网络授课期间用微信小程序制作电子奖状和表扬信鼓
励学生再接再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等待的路上,等待着小树发芽,等待着小树成材。只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会心浮气躁,这时会用到“奇迹问句”,这个“奇迹问句”是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心理教师郜广存给我们培训时讲到的。它的内容包括“你觉得自己在教师角色的表现如何?(1—10分)为什么是这个分数?为什么不是更低或者更高?再增加1分或2分,你需要做些什么?如果理想状态真的实现了,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就是这些问句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克服职业倦怠,明确职业方向,用爱去宽容,用爱去欣赏,把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追求教育的“有心无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