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的两个作用: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宪法的两个原则是:
(1)基本原则: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5.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4)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人权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公平性等特点。 2.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权力机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坚持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4)公民角度: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 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 民
人民 代表 大会 产生 人民政府(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对其负责 选举代表组成 监督
2.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4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①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范围。 ②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 ③宪法规定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如何保障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2)加强宪法监督 一、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内容是什么? 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中国共产党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表现。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违背宪法)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5.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宪法监督 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重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 宪法监督: ①主体: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内容:合宪性审查,一方面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另一方面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
③地位:宪法监督在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 3、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4、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尤为重要。我国设立了:国家宪法日(12·4)和宪法宣誓制度.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 5、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学习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 ③践行宪法。※(如何践行宪法?A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障宪法实施;B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6.校园里宣传宪法的方式有:主题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等。 第三课 公民权利 (树立权利意识:享有、行使和维护)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重点) ②限制条件: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1)表现: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人身自由(1)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5、公民其它权利有: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重点)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7. 如何维护权利:要依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权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8. 诉讼包括民事诉讼(人身或财产关系争议)、刑事自诉(人身和财产关系被侵犯)和行政诉讼(“民告官”)。
第四课 公民义务(增强义务观念:规定、履行和担责)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4.遵守宪法要怎么做? 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5、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 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对待权利和义务的正确做法?(重点)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正确做法:要坚持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7.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8.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3个基本政治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重点)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内容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政策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主要指国有企业。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4、集体经济主要包括村办企业、镇办企业和家庭联产承包等经济形式,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作用、政策、地位分别是什么? (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