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明代玉带特点(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1:3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京戚家山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俞通源墓出土素面玉带1副⑤(图3),共见素面玉带板21块,其中长方形带板8块,桃形带板5块,圭形尾2块,玦形带环2块,带扣2块,钉形2枚。带板形制较为特殊。 A 标19副:

素面玉带的数量最多,其中共有19副符合标准形制,即带板形状为长方形、长条形、桃形和圭形,带板数量为20块的,以及现存带板数量不足20块,但仍可以按照带板排列位置补齐后达到20块的。例如南京郊区郑强墓出土玉带1副⑥,共18块带板,圭形尾2块,长方形7

块。小长方形4块,桃形5块。从排列位置可以看出长方形和桃形分别缺失1块,补齐后便是20块的标准形制。 另外,在定陵出土了带板数量为13块和12块的玉带⑦,带板形状以桃形和椭圆形为主,这种形制的玉带仅见于皇帝墓中,故视为个例。 2、B 类雕花玉带 B1型1副:

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墓出土琥珀腰带1副⑧(图4),共见带板20块,皆以琥珀雕刻而成。其中圭形尾2块,长方形8块,小长条形及带委角小长条形各2块,桃形6块。带板呈紫红色,减地浮雕人物舞狮图案,每块带板上的纹样均不相同,狮子作卧、蹲、跑、回首等不同姿态。人物在狮子旁边做各种牵引姿势。主体纹样之外还雕有火珠、宝锭、珊瑚等

杂宝,雕工精致,线条流畅。

这类纹样的带饰在宋代被称为“狮蛮带”。这是明代出土的唯一一件琥珀带板革带。墓主身份不详,但从其出土位置东距明岐阳王李文忠墓约150米,西南距中山王徐达墓约200米来推断,墓主可能为李文忠或徐达后代。从墓中出土铜钱最晚为“隆庆通宝”可推知此墓为明代晚期墓葬,但从此带形制和《明史·舆服志》中的记载:“皇帝常服。 洪武三年定, ......束带间用金、琥珀、透犀。永乐三年更定,......带用玉...... ”⑨来判断,此带可能为皇帝赏赐之物,时代在明代早期。 B2型1副:

江西南城明益宣王朱翊继妃孙氏墓(万历十年,1582年)出土的一副雕花玉带⑩较为特殊(图5),系由不规则的长方形、桃形、瓜形、吊兰形的16块带板组成,带板上刻画出牡丹纹样并描金,背面有穿孔。这副玉带形制与官带差别甚大,推测可能为命妇的燕居之带,故不具代表性。 B 标13副: 按照A

标的划分标准,在雕花玉带中符合标准形制的有13副。如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之妃王氏墓(崇祯七年,1634年)出土的玉带1

副,共见带板17块,有圭形尾2块,长方形7块,长条形3块,桃形5块,除圭形外,其它形状各缺失1块。带板透雕带翼麒麟、山石、松枝、花卉纹,镂刻精细。 3、C

类包金玉带(含鎏金铜托玉带) C1型1副: 汪兴祖墓(洪武四年,1371年)出土包金雕花玉带1副(图6),共见带板14块,均为新疆和田白玉质,纹饰玲珑精巧,背面还托以金片。呈葵瓣形带板4块,镂雕云龙戏珠纹,其中有2块葵瓣形带板一侧还作出垂环状,应为蹀躞带形制。另8块呈半葵瓣形,雕镂流云纹,圭形尾2块,雕镂云龙纹。 C2型1副:

南京吴祯墓(洪武十二年,1379年)出土包金素面玉带1 副,带板20块。有方形、长方形、长条形、桃形、半月形等多种样式,侧面和下部镶有0.05厘米厚的金皮。 C3型1副: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鲁荒王朱檀墓出土包金雕花玉带1副(图7),由20块白玉带板组成,带板多作各种大小的长方形及带委角的长方形。带板全部透雕灵芝纹,并由金片包镶,金片也镂雕花纹。 C4型1副: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徐钦墓出土包金素面玉带1副,由16块带板组成,圭形尾2块、长方形7块、带插销的长方形1

块、带委角小长方形2块、桃形2块、带扣2块。带板托为金质,上镶白玉,玉质洁白无暇。圭形尾的金托上各雕一麒麟,麒麟昂首张口,周围饰云纹,雕工精细。 C5型1

副:

南京郊区出土鎏金铜托雕花玉带1副,带板17块,其中圭形尾2块,带委角椭圆形5块,半月形4块,桃形2块,小椭圆形2块,长方形1块,带插销椭圆形1块。形制较为特殊。带板为铜鎏金,上嵌青玉,除圭形尾雕琢瓜果纹外,其余皆雕琢花叶纹。 C标5副:

为定陵万历皇帝、南京魏国公徐墓、南京守备司太监怀忠墓、江西戴贤夫人徐氏墓和梁庄王墓出土的5副玉带。 4、D 类宝带

定陵出土了嵌宝石的大碌带和宝带各一条,从用料到工艺都体现了帝王之尊贵。由于地位上的差别,在此不用皇帝的宝带与其他人做比较。除皇帝的宝带外,梁庄王朱瞻垍墓、王文渊墓、沐睿墓各出土一条宝带。 D1 型1副:

梁庄王朱瞻垍墓(正统六年,1441年)出土的宝带,带板形状符合标准形制,但其数量为24块,多出2块长方形和2块长条形。 D 标2副:

正德七年(1512年)入葬的王文渊墓出土宝带1

副,带板20块,与形制相符。每块带饰表面镂刻缠枝莲,并嵌色泽、大小各异的宝石,最少的一块嵌3颗,最多一块上嵌11颗,共嵌宝石142颗。

沐睿墓出土嵌宝石金镶玉带1副(图8),这是已知宝带中唯

搜索更多关于: 明代玉带特点(图) 的文档
明代玉带特点(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3v9g19lib1ujtp7zqyg25ui718xn3018v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