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镶嵌宝石又嵌玉的革带。形制标准,共见带板20块,金质外框,用垒丝法制成金质地纹,中间镶玉,四周相间嵌有红、蓝宝石和珍珠。现存红宝石70颗,蓝宝石61颗,珍珠风化不存。其中圭形尾2块,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桃形6块。
此外,梁庄王墓中也出土有标准形制的宝带。综上所述,这些异于标准形制的玉带的出现年代主要集中在洪武和永乐年间。这个时期玉带带板的形式呈现多元化的面貌,不但有长方形、圭形、长条形、桃形,还有葵瓣形、带委角的长方形、半月形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汪兴祖墓、俞通源墓出土玉带的形制都极为特别,说明明代早期玉带的形式尚未统一。如果说洪武时期已经有了明代标准形制玉带的大致形式——洪武二十一年仇成墓出土的玉带,但从这种形制玉带的出土数量来看并没有形成制度化。
洪武之后的出土玉带资料显示,从正统六年(1441年)的梁庄王墓开始,标准形制的玉带成为主要形制。虽然梁庄王墓中所出宝带的带板数量为24块,但参考所发表的梁庄王墓出土的近十条革带的文字资料可以看出,除宝带外,其余8副为20块带板、1副为18块带板,而且所有革带的带板皆符合标准形制,这副宝带带板数量只是其中的个例。而与梁庄王墓年代相差七年的宁王朱权墓(正统十三年,1448年)所出土的玉带也为标准形制,说明标准形制的玉带在此
时已占主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