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选择)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模拟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17:04:18 本文由钖勮嵎姊�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模拟题 2010年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 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情境 B. 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 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

--

--

—11℅ )、艺术( 9—11℅ )、综合实践( 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0—12℅)、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 )、( )。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B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B】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 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

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0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发表的___________。 (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标准答案:A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 ( ) A.德育 B.教学 C.管理 D.环境建设 标准答案:B

3、卢梭的人性观是___________。 ( )

--

(选择)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模拟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4bhv60hqx6rgfk15sw18xzko02xvg00fy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