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
选修1-1全册教案
目录
1.1.1 命题(1课时) .................................................................. 1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1课时) .................. 5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课时) .......................................... 12 1.3.1且 1.3.2或(1课时) ........................................................ 15 1.3.1且 1.3.2或(1课时) ........................................................ 21 1.3.3非(1课时)....................................................................... 28 1.4.1全称量词1.4.2存在量词(1课时) .................................... 33 1.4.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课时)........................... 38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共1课时) .................................... 42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共1课时) ......................................... 48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 53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 58 2.3.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 64 2.4.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 69 2.4.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 78 圆锥曲线小结与复习(共3课时) ............................................... 85 3.1.1变化率问题 ....................................................................... 100 3.1.2导数的概念 ....................................................................... 106
3.1.3导数的几何意义 ................................................................ 111 3.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 ......................................................... 118 3.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 122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 129 3.3.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 138 3.3.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2课时) .............................. 146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
项目 内容 课题 1.1.1 命题(1课时)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修改与创新 教学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目标 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 教学 多媒体课件 准备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教学过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程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2 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2)2=-2. (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 2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教案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解略。 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 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6.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 “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 7.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此题中的(1)(2)(3)(4),较容易,估计学生较容易找出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其中设置命题(3)与(4)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