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A。一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C项,“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解析:①处,前文写菊花适应性强,喜爱阳光又耐寒,且紧跟着写了菊花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的生长状态,则①处应写其耐寒的一面。②处,结合后文写“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潮湿的环境中”都能栽种菊花,可见其强调的是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③处,这是文段的最后一句,应是总结句,结合后半句内容,可填写类似于“菊花良好的适应性”的内容。 答案: ①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②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③菊花良好的适应性
21.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不要超过30个字。(5分)
我们有远大的高尚的理想,这自然是很好的,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的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要经过多少繁杂琐细的工作。要完成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的。
答:
- 13 -
答案:理想要靠许多细小工作实现,实现四化更需无数人做无数细小的事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