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王娟 徐侠 石盛林
【摘 要】摘要:“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和课后的“知识内化”颠倒过来,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针对网络化教学的特点,设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刊名称】电子商务 【年(卷),期】2017(000)001 【总页数】3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设计;战略管理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此背景下,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应运而生,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颠倒传统课堂的学习过程,首先知识内化,然后是知识传递,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传统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学生提前主动学习,然后教师课上引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疑问。
战略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思维分析方法和战略实践策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战略思维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的思维分析方法,对企业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战略管理一般课时都在32学时,受到课时的制约,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实践教学学时有限。初学者因为缺乏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抽象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针对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微课与翻转课堂概述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概念源自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立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利用录制软件制作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学生补课。后来,美国的一些中学也进行了相似的教学改革。2011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了可汗学院的视频网站,提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多种科目的教学视频和课后测验,吸引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2011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在世界范围逐渐流行起来。 一般认为,教学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传统的教学方式,知识传递在先,知识内化在后。“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上的“知识传递”和课后的“知识内化”颠倒过来,形成了“学习在课外,内化在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中心,在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阅读课件、材料,在课堂上参
与讨论、和老师交流互动。翻转课堂的视频后面会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课后可以随时检测自己掌握内容的程度,如果发现不足,可以回看视频,更好的把握内容。在实践中,“翻转”的含义在不断更新完善,翻转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才是最终目的。 1.2 微课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顾名思义,微课的特点就在于“微”。短小精悍,通常为5-10分钟。微课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Crew教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倡导的1分钟演讲。最早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是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Penrose教授,他认为微课要在短时间内围绕一个知识点录制在线教学视频。虽然时间很短,但是集中了教学的中心内容,包括了教学反思、学生反馈、互动点评等多种内容,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拓展。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在世界范围得到迅速传播。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微课概念是2010年佛山市举办的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随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让更多的高校认识和了解微课。微课不是传统教学上的一节课,从时长上来看,只是小片段。内容是知识点的精炼,突出某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视频的容量也不大,很容易可以下载到手机中,方便学习。 1.3 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
微课内容精炼,观看便捷,适合当前网络化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微课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短小的视频凝练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自己观看微课,提前自学课程的重点难点;而且微课方便下载,内容丰富,有趣的情节更加吸引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