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AG?平面ADG,DG?平面ADG,AG∩DG=G, ∴CE⊥平面ADG. ∵CE?平面CDE,
∴平面AGD⊥平面CDE.
(Ⅲ)∵BA⊥AF,BA⊥AD,AF∩AD=A, ∴BA⊥平面ADEF.
∴∠BFA即为直线BF与平面ADEF所成角. ∵
,
∴∠BFA=45°. ∵BF∥CE,
∴直线CE与平面ADEF所成的角为45°.
18.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且an+1=1﹣(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若{Sn+λ(n+
)}为等差数列,求λ的值.
.
【考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列递推式. 【分析】(I)利用递推关系、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
(II)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解:(Ⅰ)依题意,可得Sn=2﹣2an+1,① 当n≥2时,Sn﹣1=2﹣2an,②…(1 分) ①﹣②,得an=2an﹣2an+1,…(3 分) 故
(n≥2).…(4 分)
因为a1=1,
,…(5 分)
.…(6 分)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故
(Ⅱ)解:由(Ⅰ)可得.…(8 分)
由为等差数列,
则即故
解得λ=2.…
19.设椭圆C:
,,
, ,…
成等差数列.…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且A(a,0)、B(0,|F1F2|.
b)满足条件|AB|=
(Ⅰ)求椭圆C的离心率;
(Ⅱ)若坐标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
,求椭圆C的方程;
(Ⅲ)在(Ⅱ)的条件下,过点P(﹣2,1)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且点P恰
为线段MN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B的坐标求得|AB|2=a2+b2,【分析】(Ⅰ)由A,结合再结合隐含条件求得离心率; (Ⅱ)由(Ⅰ)可得b=
,写出直线AB的方程,由O到直线AB的距离为
,得
,可得2c2=a2+b2,
,联立b=,求得a,b的值得答案;
(Ⅲ)设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把M,N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
利用点差法求得斜率,再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直线l的方程. 【解答】解:(Ⅰ)依题意,得|AB|2=a2+b2,而则有2c2=a2+b2=a2+(a2﹣c2),即2a2=3c2,故∴离心率
;…(4 分)
,…(5 分)
,即bx+ay﹣ab=0,…(6 分)
,…(3 分)
,…(2 分)
(Ⅱ)由(Ⅰ)可得直线AB的截距式方程为
依题意,得,…(7 分)
由,解得.
∴椭圆C的方程的方程为;…
(Ⅲ)设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 依题意,可知x1≠x2,且
,
,…
两式相减,得
∵P(﹣2,1)是线段MN的中点, ∴x1+x2=﹣4,y1+y2=2, 则有
.…
,即直线l的斜率为,且直线l过点P(﹣2,1),…
故直线l的方程为,即2x﹣3y+7=0.…
20.已知函数f(x)=x3﹣3ax﹣1,a≠0. (Ⅰ)求f(x)的单调区间;
(Ⅱ)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且函数g(x)=f(x)﹣m有三个零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Ⅲ)设h(x)=f(x)+(3a﹣1)x+1,证明过点P(2,1)可以作曲线h(x)的三条切线.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Ⅰ)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a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Ⅱ)求出f′(1),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出即可求出f(x)的表达式,从而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出函数的极值,得到符合条件的m的范围即可;
(Ⅲ)问题等价于方程2t3﹣6t2+3=0有三个不同解,设?(t)=2t3﹣6t2+3,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t)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从而证出结论. 【解答】(Ⅰ)解:f'(x)=3x2﹣3a=3(x2﹣a),…(1 分) 当a<0时,对于x∈R,f'(x)>0恒成立,
所以,当a<0时,f(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2 分) 当a>0时,由f'(x)>0,解得或, 由f'(x)<0,解得, 所以,当a>0时,f(x)在区间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4 分)
和区间
上单调递增,
(Ⅱ)解:因为f(x)在x=﹣1处取得极值,
所以f'(1)=3×(﹣1)2﹣3a=0,故a=1.…(5 分) 则f(x)=x3﹣3x﹣1,f'(x)=3x2﹣3, 由f'(x)=0,解得x=﹣1或x=1.
由(Ⅰ)中f(x)的单调性,可知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f(﹣1)=1, 在x=1处取得极小值f(1)=﹣3.…(7 分) 因为函数g(x)=f(x)﹣m有三个零点, 而在极大值点左侧存在f(﹣3)=﹣19<f(1), 在极小值点右侧存在f(3)=17>f(﹣1), 所以m<f(﹣1)且m>f(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3,1).…(9 分) (Ⅲ)证明:依题意,h(x)=(x3﹣3ax﹣1)+(3a﹣1)x+1=x3﹣x,… 则h(x)=x3﹣x在点(t,h(t))处的切线方程为y=(3t2﹣1)x﹣2t3.… 若切线过点P(2,1),则1=2(3t2﹣1)﹣2t3,即2t3﹣6t2+3=0. 过点P(2,1)可以作曲线h(x)的三条切线等价于
方程2t3﹣6t2+3=0有三个不同解.…
设?(t)=2t3﹣6t2+3,则?'(t)=6t2﹣12t=6t(t﹣2),
因为?(t)在R上有唯一极大值?(0)=3>0和唯一极小值?(2)=﹣5<0, 且在极大值点左侧存在?(﹣1)=﹣5<0,在极小值点右侧存在?(3)=3>0, 因此方程?(t)=0有三个不同解.
所以过点P(2,1)可以作曲线h(x)的三条切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