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常见病预防制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2:33: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常见病预防制度

1、定期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常见病对人身体的危害及防治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

3、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4、配合乡卫生院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按时进行预防疾病的药物投服和接种。

5、学校积极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使近视率巩固在3%以下,常见的五种疾病控制在最低。

6、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卫生的习惯。 晨检制度

校园内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学校的每日晨检制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事实证明,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学校每天执行晨检制度,让学生做到健康上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班主任负责在早自修时对每位学生进行身体一般状况的询问检查。如发现学生有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红眼睛、水痘等)要及时报告学校保健老师。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学生人数的统计,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如有因传染性病缺课,要将情况报告学校保健老师,并作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三、告知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发热、出疹等可疑传染病情况,应要求家长及时处理,不可在原因不明情况下带病到校上课。 四、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控及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198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种。 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非典型性肺炎;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 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校长为领导,总务室、校卫生室具体指导具体预防工作,德

育办公室具体指导监控工作。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监控与报告:

1、每天早上保洁时间进行晨检,班主任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学生个人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卫生室报告,由卫生室负责排查。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

2、发现乙例传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现丙例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以上三条班内发现有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校医室和去医院诊断。

4、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制度

春秋两季,又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学校又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生又是易感人群,为了提高我校教师对传染病预防的了解和认识,每年四月,我校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的机会进行了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关于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培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1、传染病的概念;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的四种结果;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关于《传染病防治法》;5、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学生是易感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容易成为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发生有季节性的特点;6、如何做好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7、学生中集中常见的传染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陆医生的讲座使在座的教职员工提高了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了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传染病的症状,学校也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加强晨检工作,了解学生中有无发热、不适等情况,并及时报学校卫生室,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防治近视制度

一、宣传教育和管理:学校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劳逸结合,大力开展体育活动,通过书本,黑板报等形式宣传防近措施,对学生进行阅读书写姿势的教育,抓早、抓小,提倡“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和“五不看”,注意看电视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坚持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持之以恒,穴位准确。

三、教室采光照明,黑板、桌椅的设置符合卫生要求,定期检查视力。 四、积极对近视学生进行矫治,通过药物、理疗等措施进行矫治。 五、每周要求各班轮换一次座位。

2

个人卫生制度

一、学校定期上好健康教育课,利用广播、板报、卫生小报等形式,经常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

二、培养学生坐、立、走的姿势及读写姿势,做到坐如钟、立如松、走如风读写做到“三个一”——一寸一拳一尺,左手压纸右手写字,头正肩平身不斜。

三、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学生个人卫生做到“五不”——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屑。

五、每天坚持做课间操及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等见病的发生。

环境卫生制度

1、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合理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由各班班主任为责任区的责任人。

2、各分管的卫生责任区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评比。有检查登记和评比记载。要建立卫生监督岗。

3、卫生责任区要做到地面干净,无纸屑果皮,无垃圾脏物。路平沟通,无污泥脏水,及时清除蚊蝇孳生场所。垃圾要倒在指定地点。

4、教室要做到六面光,墙壁、灯具等处无灰尘,玻璃明亮,桌椅排列整齐。做到湿扫湿抹,防止灰尘飞扬。坚持经常开窗通风。加强

5。厕所要每天清扫和冲洗,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药物消毒。

6、学生宿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要经常开窗通风。 7、学校要配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水龙头、、果皮箱等。

教学卫生制度

一、教师应经常观察学生的健康状况(面色、神态)。 二、教室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教师板书要工整,字体大小要适度,尽可能写在黑板中间。 四、注意学生写字姿态是否端正,随时进行指导纠正。

五、注意讲课声音,不宜过大或过小,要面向学生进行讲课。

六、注意保护视力,定期调换座位,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对有高度近视、听力不佳的学生座位要安排在前座。

七、指导学生作业时,字体不宜过小,写字的颜色不宜过淡。 八、按时上下课,保证课间活动,教师不拖堂。

食堂卫生制度

3

1、成立校食堂管理小组,各组员分工合作,做好食堂用餐卫生,环境卫生、设备维修,食堂帐目等工作。

2、成立学生食堂管理小组,组员具体负责:向学校、食堂及时反馈学生意见,每日在食堂验收购进货物,并不定期地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监督。 3、堂管理具体要求:

①环境必须保持清洁,食具、日用品摆设合理,要经常清洗、清毒;

②不购买腐败变质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蔬菜食品,控制好库存,做到必需食品不脱销,一般食品不积压,做好防霉防腐工作,消灭鼠患;

③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炊事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严格执行饮食卫生法,学校要经常检查其卫生习惯。禁止工作人员赤膊、赤脚,穿拖鞋及酒后工作,工作时不准开玩笑和嘻闹,防刀伤、烫伤和意外事故发生。 ④定期对食堂内外的环境进行大扫除,减少或杜绝蚊、蝇的孽生。 ⑤生熟菜不混放,生熟墩头要分开,隔餐菜必须回锅热透才能出售;

⑥食堂人员做到工作认真,服务热情、主动,行动迅速,开饭及时,团结互助,勤俭节约,且要时刻注意防火;

⑦正确使用锅炉,按学校规定烧好茶水、饭,做到准时、烧开、熟透。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注意用电、用煤气安全。

⑧菜肴花色品种要不断翻新,力争色、香、味俱全,且搭配合理,价格公道,冬季保证饭热菜香。

4、建立并实行食堂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轻微食堂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门部和卫生行政部门。 学生宿舍卫生制度 室内卫生标准:

室内空气清新,没有异味。

床上用品要整洁干净,被子叠放整齐,床上的书和小物品摆放整齐。 一律不许挂床帘。

室内的装饰不得对墙体和公共设施造成破坏。 地面干净、无痰迹、无积水、无纸屑污物等。 桌椅干净,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并且干净无尘土。 床下鞋子摆放整齐,脸盆、箱子等物件不超出床沿。

门和玻璃干净,窗台、灯管上无尘土,室内无蜘蛛网,暖气上无尘土杂物。 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电器电源。

不乱拉电线,不在电线上挂衣物、毛巾和其它物品。 不使用各种灶具和电热器。

室内整体布置健康、高雅、和谐、美观。 室内卫生检查制度:

各宿舍管理员每月对宿舍内卫生进行检查。

经营服务中心与管理员对宿舍内卫生进行检查。

4

搜索更多关于: 常见病预防制度 的文档
常见病预防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4ok38omlb507xn0uyq64mg6283nbb00pz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