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期待视野视域下《啼笑因缘》中樊家树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蔡皓月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下分析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樊家树的人物形象塑造,由此得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充分考虑读者的作用,考虑创作的历史动态过程,一部作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影响力。 关键词:《啼笑因缘》期待视野;人物形象 一、《啼笑因缘》简介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其代表小说《啼笑因缘》其内容是以主人公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社会大环境。男主人公樊家树,家住杭州,出身在做过大官、现开银行的家庭里。樊家树去北京报考大学,在这时,遇到了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富家千金小姐何丽娜,武侠关寿峰的女儿关秀姑,三个女人都对樊家树萌动了爱情,樊却钟情于贫贱的沈凤喜。樊家树与沈凤喜正准备结婚时,樊家树的母亲得了重病,他只好返回杭州。这时军阀刘国柱将军看中沈凤喜,强行施加计谋霸占了沈凤喜,樊家树知道真相后十分同情和理解凤喜的不幸遭遇,依然爱她如旧与她相会。但被刘国柱发现,毒打成疯,关进精神病院。后有侠义心肠的关寿峰父女,受樊家树解救凤喜的托付,秀姑潜进刘府做工,这时刘国柱淫心大发,又想得到秀姑。聪明的关寿峰将计就计,诱将军到西山上,为民除害将他杀死,后关寿峰父女也远走东北,参加了义勇军,直到为国捐躯。在续集中,樊家树与何丽娜喜结良缘,终成眷属[1]。 二、期待视野概念
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文学史教授、文艺学专家姚斯发表了接受美学宣言式文章《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接受美学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不同,从本体论高度肯定了历来被人们忽视的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关系,提出以读者为重点的新的文学史观点。他曾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说:“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在姚斯的《走向接受美学》一书中,较为集中论述期待视野的有三处,一为:“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产生了期待系统。”二为:“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普遍假设的途径来达到:首先,通过熟悉的标准或类型的内在诗学;其次通过文学史背景中熟悉的作品之间的隐秘关系;第三,通过虚构和真实之间、语言的诗歌功能与实践功能之间的对立运动来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