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 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
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
go
的计算方法:①16-10=6 6+1=7 ②10-9=1 1+6=7 ③9+7=16 16-9=7 ④6-6=0 10-3=7 ⑤6-4=2 10-5=5 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 交流 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go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go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