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派静谧、澄澈、辽阔的夜空景象。词人打开窗子,半卷窗帘,斜靠在枕上,窗外夜空澄澈如洗,星月浮动;皓月当空,清辉万里。
(2)这首词通过描写夜空和月下庭柯的景色,抒发了词人对宇宙、生命的感悟。①上阕描绘了夜空的广袤静谧景象,感慨宇宙的深邃永恒;②下阕看到庭院中老去的树,想到六年的时光转头即逝,抒发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的感伤;③尾句词人夜深秉烛,难以入眠,恍若梦里,也有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的感叹。
4.(2014·河北保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丑奴儿令
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②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 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想象。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
想象奇特而有意趣。②比喻。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
5.(2014·新疆乌鲁木齐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浣溪沙 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 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掰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2)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侧面:①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②
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③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6.(2014·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1)~(2)题。(11分)
[越调]柳营曲 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塑造了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
(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7.(2014·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初春
徐灿①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
②
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
休到深深处。
【注】 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独居闺阁的作者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的伤感落寞之情。
(2)第一句写碧空层层叠叠的云朵覆盖的仍然是故国的河山,言外之意是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二句请求月光不要再照耀那故国河山的深处,言外之意是这样更能勾起“我”心中的亡国之痛,委婉地表现了故国沦亡后内心的悲怆之情。
8.(2014·宝鸡三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①花枝,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