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课堂诗意的美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环境下,如何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并将“美”植根于学生的心田。首先,教师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从作者、编者、读者、执教者的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解读文本,深入挖掘作品的美,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这是诗意课堂的奠基石。同时,还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并用抒情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心与心的交流,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语言现象,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揣摩,丰富内涵,丰厚文本。并运用多种感悟策略,感悟语言的内在美:潜心涵泳感悟美、情境对话感受美、朗读比较发现美、深化拓展提升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反复咏诵、专心咀嚼、潜心琢磨下明达文义,并开掘出丰厚的内涵和意蕴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关键词】美 诗意 钻研教材 感悟策略
“诗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语文课堂诗意的美,那不是海市蜃楼的虚无缥缈,不是断臂维纳斯的美丽遗憾,更不是昙花一现般课堂偶尔的出彩,那是一种华而又实、植根于学生心田的永恒的美,那是一种美的境界。怎样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首先,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诗意课堂。
一、钻研教材,发现美——诗意课堂的奠基石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课堂上美的使者——教师,自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再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师不能只教不学,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广泛地阅读,善于从琴棋书画中的优美意境吸取美的营养,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解读文本进入三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样,才能独具慧眼,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出作品中的美:语言文字的遣词造句美,布局谋篇的结构美,文字背后的意境美以及标点符号的神奇美。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师反复研读教材,设计了“确定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立足点是血脉亲情的真情美。教学的思路遵循了这样一条逻辑链条:目睹9.21惨案,积蓄酝酿血脉情——对话品味语言,感悟血脉情——拓展延伸,抒颂亲情美。以“情”为基点,由浅入深,以文传情,在情中传递着美,在情中传递着人间的真情之美,人性之美。
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教师沉下心来,反复品词析句,抓住了一个极不起眼的“秀”字展开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从赏析“外秀”到剖析“内秀”,由白杨联系到新疆建设者,这样,由外到内,由物及人,层层内化,步步提升,感受到白杨的品格美,新疆建设者的心灵美。研读白杨的“秀”重在感悟,侧重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而明白爸爸的心愿则偏于理性思维。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四个“知道”的内容推理出潜在的四个“不知道”,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架起了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桥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从作者、编者、读者、执教者的角度多方位、立体地解读文本,
1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美,这是追寻诗意课堂的基础。
二、营造氛围,诱发美——诗意课堂的催化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深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利用音乐的抒情性,语言的感染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心与心交流,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教师的语言
教学《白杨》一课时,课伊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就这样笔直笔直地向上生长,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然而它决不是平凡的树。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带学生进入课堂,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放飞学生的想象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躁的文字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
同样,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一些精美的过渡语、小结语、朗读前的铺垫语不断地去浸润,去感化,去催化,给学生以美的启迪,情的熏陶。还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语言,点化于学生的稚嫩见解,惊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陶醉于学生的精辟读法。让整个课堂洋溢着富有磁性的言语空间,教师借助语言的魅力,使学生饱受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
(2)媒体的介入
电教媒体具有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感人的声音,利用媒体,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习欲望,教学《白杨》第一段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副茫茫大戈壁的图画,老师并作动情地描述:看,茫茫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吹,飞沙走石,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环境多么恶劣呀。继而,教师点击画面,在茫茫大戈壁上,出现了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茫茫的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通过展示画面形象,适时地运用媒体,教师及时地进行语言渲染,使学生受到美的震撼,直观验证了白杨树的品格。
(3)音乐的渲染
音乐是情与境的结晶,选择适当的情境播放一些舒缓或激昂、欢快或悲哀的音乐,让音乐在课堂上流淌,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渲染诗意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进行适度地拓展,搜集了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图文并茂地展示。同时,老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生发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思乡情感。
三、多种策略,感悟美——诗意课堂的落脚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从小就能体会到语言的优美馨香和细微色彩,要让他不仅领会到蕴涵在语言中的丰富思想,而且感受到语言的美”。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现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品味、揣摩、运用多种感悟策略,适时地创造一种情境,丰富内涵,丰厚文本,感悟语言的内在美:潜心涵泳感悟美、情境对话内化美、朗读比较发现美、深化拓展提升美。
1、潜心涵泳感悟美
2
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策略。学生在反复咏诵、专心咀嚼、潜心琢磨下,明达文义,并开掘出丰厚的内涵和意蕴感,从而获得美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如《触摸春天》一课:
师:安静悄然过去,双手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她拢住的仅仅是一只蝴蝶吗? 生:安静拢住了快乐,拢住了奇迹,拢住了整个春天,拢住了一份全新的体验,拢出了她对自然的热爱。
又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骨髓终于涓涓流出来了”的品读。师创设问题情境: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流出来的仅仅是骨髓吗?学生不难发现:??流出了台湾青年的勇气,流出了爱心等。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穿梭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在老师捕捉到的涵泳点中去揣摩、推敲,潜心会文。解读水平参差、答案不一,朗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方式,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来感悟,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让学生获得爱的情感,在涵泳中感悟人性之美。
2、情境对话内化美
课堂上,老师创设一种心灵交会的美好情境,构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几个层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对话式”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引发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感应,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情境中内化了美。
如教学《秋天》一课,在充分品读感悟落叶的句子后,为了使学生的浅层表象变为深层的语言积淀,教师将秋天的动物拟人化、生命化、情态化,设计了做落叶的教师与小动物们的学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情境对话。师问:小鱼你游过来干什么?小蚂蚁,你在运动场上干什么?小燕子,你要飞往哪里?课堂上妙趣横生:把落叶当作伞,把落叶当运动场,在上面跑步、跳远,把落叶当电报等。在情境对话中感受动物的灵性,因为动物而富于秋天美丽的灵动,因为动物而富于了秋天灵性的美,学生与动物融为一体,老师与学生融在一起,学生的心灵受到一种诗一般的陶醉与幸福。
3、朗读比较发现美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话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本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进而感悟语言和语境。
如《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有这样的3个段落: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口了。
师引导学生读悟时,通过比较朗读:“如果去掉一个‘了’字,读一读,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了”字不仅表达了文句的韵味,而且道出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同时还能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一个“了”字那么神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语言文字的独特美,就能感受语言富有文本表情达意的奥妙。
4、深化拓展提升美
如教学《窗前小气球》一课,最后,老师把文本内容提炼成一首小诗,写在气球上,并随着舒缓而又缅怀情绪的音乐声中渐渐上升,同时老师加以语言渲染:人与人之间需要美,记住窗前的小气球,让我们永远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学
3
生在提炼的小诗中深化了内容,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声中受到教育,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陶冶,让小女孩、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在爱的奉献的音乐声中得到交融。
在《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的课堂即将结束时,出示《献给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诗句》后,播放音乐,老师不断用语言去感化、浸润学生: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绽放了。在深化拓展中帮助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孩子的心灵,提升了生命之美。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也追寻着语文课堂诗意的美,通过苦练内功,加大储备,不断完善,锐意追求,让语文课堂弥漫出诗的芳香,涌动着诗的灵性,弹奏出诗的旋律,演绎着诗意的美丽。
参考文献:
王崧舟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盛新凤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