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 书 设 计 课后 回顾 二、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的版面术语名称 传统的中国印本书籍只印纸的一面。每一印张在中央对折,成为一页的两面。书的每页上有特别的形式及线条,其名称可以有助于解释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印张的印刷部分与木板大小相同,称为版面(见图)。版面中央折叠处称为版心。版心中央有一黑线,有粗有细,称为象鼻,以此线为准进行折页;或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凹形尖角黑花,称为鱼尾,凹形的尖顶处为折页的标准。版心处可以有一细栏文字,为两页内容章节的小标题、印张页次,有时也是印本分卷的号码及题目,或本张字数及刻工姓名。宋版书籍有时在版边的左上角印一长方形符号,内写卷次,称为书耳。 书页的上下边缘空白处分别称为“天头”、“地脚”。“天头”一般较宽,“地脚”一般较窄。“天头”称书眉。书的每页画成行格,行与行之间有细线区分,称为界,每页四边均有边栏,或为单线,或为双线。书的正文印在行内,为大字单行,书的注释或批语则以小字双行印在所注的句或字下,同在一行之内。每一页可划分5到10行,每行容10至30字(大字)。这种印法的基本版式以及中国传统印本书籍所用的某些版面术语名称直至近代仍沿袭使用。 书的最重要部分当然是正文,通常以不同风格的楷书字体印出。宋代的雕版刻字至少使用了最为流行的三家书体。即欧体、颜体、柳体。欧体笔力刚劲,笔画清朗。颜体笔画肥厚,笔意凝重。柳体笔意清秀,结构端正,字画平直,自成一派。一般来说,北宋刻本多效法颜氏书体,南宋多采用欧体。雕板印刷普及后,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一、书的形态 1、简策2、卷轴3、经折装 4、蝴蝶装 5、包背装6、线装书 二、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的版面术语名称
课 题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第二节 传统中国书的版式2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要求:理解书的形态;把握具体的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把握具体的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具 课 型 新授 教 法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强调学生安全问题 (1) 复习 一、书的形态 {2} 1、简策2、卷轴3、经折装 4、蝴蝶装 5、包背装6、线装书 2、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特征 新 授 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是直排,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元刻本图《大 元大一统志》的章节目录,文字信息依章节名、作者、章节内容的顺序从右往左排列;在章节内容的编排中,内容由大到小的关系通过文字上下分级别的穿插排列,将信息层次清晰的显示出来。 明刊本图《三才图绘》中的《指南车图》,标题位于书眉,页面分纵向三栏,正文占一栏,插图占三分之二栏,空间留白的插图区与排列整齐的正文区之间形成黑白的强烈对比关系,使整个页面版式极具装饰性。 指导自学、讲解法 学生活动 教师导课 教师详细讲解知识 学生看书 教师总结 中国传统书籍在正文编排的处理上,很早就利用竖排文字间上下穿插的层次关系来表现内容的信息级别。
课 题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1) 板 书 设 引 课计 课后 回顾 书的正文印在行内,为大字单行,书的注释或批语则以小字双行印在所注的句或字下,同在一行之内。元代课本、小说、杂剧、历史话本第二章 版式设计原则 授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中插图数量大量增加,通常在每页上端约三分之一为图,其下约三分之第一节 整体概念 二为正文;这种版式安排说明插图起着装饰及帮助理解文字的作用,左理解版式设计中的整体概念。 图是《全相三国志评话》,是插图本的典型版式。 上述案例介绍了传统中国书在版式设计中对标题、文字、插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图处理的一些典型手法。自宋之后,中国书的版式风格已独具特征,值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得深入挖掘。 课 型 新授 教 法 指导自学、讲解法 学生活动 教 师 活 动 第二节 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2、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特征 师生问好,师强调学生安全问题 教师导课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同于一般的创意,它必须服务于设计的主题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