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学生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4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牛顿第二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 2.掌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实验;

3.学会用正交分解、矢量三角形等几何方法计算加速度; 4.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一定律的联系。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______或a=______

揭示了:① 力与______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______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力与a的定量关系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______力.

(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______质量.

(3)F=ma中的 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 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4)F=ma中的 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 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m/s2. (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4.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 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 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力突变,a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合产生a合;Fx合产生ax合 ; Fy合产生ay合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因此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就产生几个加速度,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4)同体性 F=ma中 F、m、a各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

(5)局限性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

(2)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3) 建立直角坐标:其中之一坐标轴沿的方向 然后各力沿两轴方向正交分解 (4) 列出运动学方程或第二定律方程 F合=a合;Fx合=ax合 ; Fy合=ay合 用a这个物理量把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联系起来

(5) 在求解的过程中,注意解题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检验,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2.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 审题:解题的关键,明确己知和侍求,特别是语言文字中隐着的条件(如:光滑、匀速、恰好追上、距离最大、共同速度等),看懂文句、及题述的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2) 选取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寻找所研究物理状态和过程。

(3)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做功情况及能量的转化情况,画出受力或运动草图。

(4) 依对象所处状态或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牛二、及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运用规律前:设出题中没有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规定正方向等。

(5) 确定所选规律运动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要运用到几何关系式)

(6) 确定不同状态、过程下所选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7) 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组)代入数据求解结果。

(8) 检验结果,必要时要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结果是矢量的还要说明其方向。 3.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F合的方向决定了a的方向。F合与a 的大小关系是F=ma,不论速度是大、还是小、或为零,都有a 。 只有F合=0加速度才能为零, 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合力与加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向时,减速。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产生a的原因。 即:力?加速度?速度变化(运动状态变化)

(4) 某时刻的受力决定了某时刻的a,加速度大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5) a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 定义式a=

F合?v定义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决定式a?说明了a与所受的F合和m有关。

mta4.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 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a 关键:分析清楚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题给物理情境,a是动力学和运动学公式的桥梁 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 a ? 运动学公式 ? 运动情况

5.连接体处理方法:

连接体:由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连接体。特点:各个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隔离体: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称为隔离体。

整体法:连接体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求整体的加速度可把连接体视为一个整体。

隔离法: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其用牛顿第二定律,此法称为隔离法。 注意辩明:每个隔离体运动方向及加速度方向。

两方法一般都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单用隔离法一般都能解决问题,但有时交叉使用,可使解题简捷方便。

类型一:分析加速度变化

例1. 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类型二:通过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F合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类型三: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加速度大小

例3. 如图3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22 m/s2,竖直向上 B. 22m/s2,竖直向下 C.2 m/s2,竖直向上 D. 2m/s2,竖直向下

解析:原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若上面的弹簧为压缩状态,则拔去M瞬间小球会产生向上的加速度a=12m/s2,拔去N瞬间小球会产生向下加速度a’。设上下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M、FN。在各瞬间受力如图所示。

拔M前静止:FM+mg=FN 拔M瞬间:FN-mg=ma 拔N瞬间:FM+mg=ma’

联立得拔去N瞬间小球产生的加速度可能为a’=a+g=22m/s2,方向竖直向下。

原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若上面的弹簧为拉伸状态,则拔去M瞬间小球会产生向下的加速度a=12m/s2,拔去N瞬间小球会产生向上加速度a’,如图所示。

图5

拔M前静止:FM=mg+FN 拔M瞬间:ma=mg+FN 拔N瞬间:FM-mg=ma’

联立得:拔去N瞬间小球产生的加速度可能为a’=a-g=2m/s2,方向竖直向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BC。

类型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标准实验

1.(201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①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 (填“桌面”或“长木板”)平行。

②实验时先不挂砂桶,反复调整垫木的位置,轻推小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装有细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拉动小车,打出纸带。如图2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

没标出,测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AB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

A B C D E 2.80 3.26 3.72 图2

4.18 (单位:c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学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5ldf4fghz44s0w0d4ij47hq70zb09011v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