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学生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2:48: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

+ + ④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 + 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

+ 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3所+ + 示的点迹,该实验小组得到的a-F图线如图3所示。

+ 实验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 F 的原因可能是 。

0

图3 ⑤该实验中,若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则拉力F与mg的关系式为 ,若要使

mg-F?10%,则m与Mmg的关系应满足 。

解析:①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为了平衡掉摩擦力的干扰,长木板一般要被垫高一点,所以长木板和桌面一般不平行,为了保证绳子的拉力对小车的作用方向不变,所以只能平行于长木板。

②垫高是为了让长木板倾斜,使mgsinθ=f,使滑动摩擦力的效果被重力向下的分力所抵消,简单说就是平衡摩擦力。

③频率f为50Hz,所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T=1/f=0.02s,又因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所以图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都是5个周期,即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走过的位移之差Δx=aT2(T为时间间隔长度),根据图中数据,相邻两个时间间隔的位移Δx=0.46cm=4.6×10-3m,所以:

Δx4.6×10-3m/s2=0.46m/s2 a=2=2T0.1④我们看看本实验的原理。本实验是为了验证F=ma,其中F由砂桶的重力来充当,m是小车的

质量,考虑实际情况,由于砂桶也会向下加速运动,所以绳子的拉力会比砂桶的重力略小,这就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对砂桶和小车一起分析,分别做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设绳子拉力为T,砂桶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加速度为a,则有:

小车:T=Ma 砂桶:mg-T=ma

两式合并,mg=(M+m)a

由于实验中把mg当成F,所以实际的表达式为F=(M+m)a,在a-F图像中,斜率为而我们需要的表达式是F=Ma,在a-F图像中,我们需要的斜率是

1; M+m1,如果想让实际的和需要M的比较接近,就得使M+m≈M,则要满足m<

11不再满足m<

M+mM质量m过大。

?T=Ma

⑤根据上一步的方程组 ?mg-T=ma,把T换成F,消掉a,则得:

?

F=

M

mg M+m

mg-F=mgmg-MmgmM+m =mgM+m若

mg-F1M1

<10%,则<,解得m

M+m109mg

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2.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2 kg的物体产生2 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B.使质量是0.5 kg的物体产生1.5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C.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D.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即a与F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物体只有受到力作用时,才有加速度,但不一定有速度

C.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与速度v一定同向

D.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可把物体的加速度看成是各个力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分加速度的合成

1

4.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f,加速度a=g,

3则Ff的大小是( )

124

A.Ff=mg B.Ff=mg C.Ff=mg D.Ff=mg 333

5.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 N、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

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10 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A.2 m/s2 B.4 m/s2 C.6 m/s2 D.8 m/s2

6.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

A.a1=a2 B.a12a1

7.如图所示,三物体A、B、C的质量均相等,用轻弹簧和细绳相连后竖直悬挂,当把A、B之间的细绳剪断的瞬间,求三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A、aB、aC.

8.甲、乙、丙三物体质量之比为5∶3∶2,所受合外力之比为2∶3∶5,则甲、乙、丙三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

9.质量为2 kg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2,则所受合外力大小为多大?若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为8N,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大?

10.质量为6×103kg的车,在水平力F=3×104N的牵引下,沿水平地面前进,如果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求车获得的加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

巩固提高

1.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后面所拖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托盘及砝码的甲 a 乙 质量为m2。 丙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木板C必须保持水平 F

0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图2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1

D.作a-图像便于行出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m1

②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2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③图3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

2.40 2.89 3.39 单位:cm 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图3

是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3.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4.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 ) A.力和斜面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C.重力、正压力和斜面支持力

D.重力、正压力、下滑力和斜面支持力

4.图中滑块与平板间摩擦系数为μ,当放着滑块的平板被慢慢地绕着左端抬起,α角由0°增大到90°的过程中,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少 C.先增大后减少

D.先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保持不变

5.如图,质量为M的凹形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将质量为m的砝码轻轻放入槽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和m一起加速下滑 B.M和m一起减速下滑 C.M和m仍一起匀速下滑 D.无法判断

1.(2014·东城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如下图1甲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图1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2)保持小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1

m及对应的的数据如下表:

m

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m/kg 1-1/kg m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图1

1

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的图像,并由图像求出

m1

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m(3)另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独立探究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在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如图(a)所示,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加速度随拉力变化的图像,图线没有过原点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学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5ldf4fghz44s0w0d4ij47hq70zb09011v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