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写作手法 考点10 主旨情感
考点针对训练
梅之颂 华 静
①骨里红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些缀于枝头的半透明的
十四、(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17分)
花朵,“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梅花香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念花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铁骨冰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凌寒独放,“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在心底,那些梅们,光影绰约,高洁坚韧,接近我心中那种恒定的美。
③从南方到北方,梅,总是先于叶开放。原本产于南方的梅,在三千多年的栽培史中,以她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带给人们奋发向上的励志模板。案头,瓷瓶里放置一枝梅,代表主人的志向,观赏时领略一种精神气质。田间,梅树成林,那梅花的花、叶、根、果都是入药的佳品。生长在北方的梅,在严寒里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翻开《书经》,那句“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告诉我,作为调味品,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在百姓餐桌上了。
④可以想见,那一树树梅花,凌寒开放在古色古香的民居周围,营造出独具历史景象的文脉。文脉绵延,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让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的梅,早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⑤“寒林三千树,独爱梅一枝。”梅花高坚的气节,被历代文人墨客、黎民百姓所敬仰。有时,我也会用对梅花的解读纪念那些用心奋斗的过往,将彻骨的诗情洒满每一个花瓣。
⑥于是,在酣畅的笔墨中舒展了我对梅花的敬仰和喜爱。写在日志里的梅,吟成诗句的梅,画在纸上的梅,收在相机里的梅,念在心里的梅,统统穿过太阳光的明媚,笑意盎然地成为我精神的一部分。即使天色向晚,也丝毫不影响月光下的梅散发出的暗香和灼灼光华。
⑦“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世人送给王冕的赞誉。元末明初,被称为“画梅高手”的王冕,洗墨梅花,卓然不群。他画出梅花的风骨、清高,将梅花的仙姿神韵解读为一怀高尚情趣、淡泊名利的胸襟。淡淡的墨痕,一种幽香跃然纸上,那是来自梅花的芬芳。被人格化了的梅花,于横斜的疏影之中和嶙峋的骨节之间,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尘色之外,梅花“化为人格,就是掷地有声的气节”。
⑧覆雪悬冰的梅枝,蕴含着铮铮气韵。而在孤寒中开放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有时,人们会忽略梅盛开的花期,但却会将开在任何一处的梅花记在心里。梅的记忆,凝固时光。我以为,梅花代表最完整的高洁。人们之所以对高洁有着无限敬仰,也因了梅花自身的高洁,也因了世上写梅花的诗文都如此唯美、浪漫和悲壮。高洁之上,一首《红梅赞》征服了我。我愿意像红梅一样的坚强。 .......
⑨让梅入画,把梅花刻在心里。堆积一枝梅的品质,仿若见证了人格的萃取过程,有着无穷的意味。萦绕在梅树之间的,是一枝迎霜傲雪的梅花带来的信仰,让人在探索人生时找到生命的华彩所在。那挺立在岩石上、山地里、狂野中的气节,就是一种立场,一种不停奋斗的品质。有韧性,在苦寒的境遇中矢志不渝,往上生长。因为高洁,所以人们常把梅和雪放在一起以突出坚强和个性。不经意间,就把梅花的香、梅花的美溯源到人性深处、历史深处去了。
⑩难忘儿时母亲身着棉布中式袄的神情,淡雅素净,举手投足透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含蓄美。借梅喻人,母亲就是墨梅。她的美在于她善良、勤劳和肯吃亏。
?从沂蒙山的抗日烽火中走来的祖母,挽着一个密实的发髻,眉眼间那种乐观的、无视苦难的笑意印
在了我的心里,并没有一闪而逝,而是勾画成梅,至今挥之不去。
?那首《红梅赞》,赞的是红梅品格。“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词、曲调,都触动了灵魂,令我动了情感,壮了信心。或许,这正是《红梅赞》后来成为红色经典的重要原因,也是《红梅赞》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十四节气里的梅花开在冬末,开在春首。那些傲然挺立的画面,那些盘根错节的乐观,那些苍劲古朴的厚重,浓墨淡开。相信每一朵梅花的方向都有属于她的浓墨点,都将和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由里而外,深入人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古代文人墨客心目中“梅”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2分)
2. 第⑧段加点词语“唯美、浪漫和悲壮”包含了怎样的意味和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3. 文章主要讲述梅花的美好品格,第⑧、⑧段却插入了对母亲与祖母形象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4. 文中作者反复提到并引用《红梅赞》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⑧5.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4分)【主旨情感】
十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7分)
春风拂煦好读书
王本道
①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翩然而来。暖风袅袅娜娜,温柔款款,令人熏熏然、陶陶然之余,极想去做心仪的事情。忝入写作者之列,最心仪的事莫过于读书。
②众多有识之士有一个共识,即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只要翻开书本,便走近了他们的思想,触摸到他们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睿智,可谓开卷有益。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在一个温婉柔美的春日,曾写下“今日归来深竹坞,春灯补读未完书”。试想,在一个绵远缱绻、宁谧清寂的春夜,读一本尚未读完的书,跟随书中的描述,得以在山重水复之际再看柳暗花明,并与
古人磋商、辨析、思考,是何等的赏心乐事!
③在较为充裕的大块时间里,我习惯选择经典来读,尽管其中许多经典属重读,或是多次复读,但总会有较之前次不同的收获。如《论语》,每读一次总感觉有很多以往未能理解,或是浅尝辄止的东西得以通透。所谓慢读,不单是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不必过分执着于自己事先设定的目标,而是开放自己的情怀、心智,去对待、探求书中的世界。这个春天,我照例为自己安排了阅读文化经典的计划——重读《诗经》。虽然幼时就曾随家父的循循善诱粗浅读过,此后的几个年龄段亦多次重读,但时至今日,对这部中国文学的经典,抑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圣经”,仍知之肤浅。《诗经》表现的生活无限广阔,举凡祭祀、宴饮、征战、农耕、婚恋诸多方面,都有出色的篇章,但如何通过阅读文化初始阶段的诗篇,进一步了解今天的我们,其中尚有极大的空间。
④我国有些地方流传着一种说法,即一个孩子在春季的首日做什么事情,将会注定他一生所成就的事业,如果他在看书,那么他终将成为一个读书人。其实读书的过程,亦是发现人生真谛,领略旖旎风光,发展心智的过程。封建社会崇尚的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未免显得功利。我想,书中既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家国情怀,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婉情致;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又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励志箴言。如此看来,读书的更高境界,是让人走进更宽广的所在,从中领悟时代的使命,从而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⑤春风拂煦、艳阳临窗的美好时节,手捧一本书阅读,这时的记忆往往最为深刻,领悟更为透彻,书卷中字里行间细腻绵密的描述所透出的至情至理,极易顺理成章地与个人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契合起来,更能触动心底柔软的温情,让内心有种至真至切的平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今社会,国人追求着美好的生活,其内涵已不仅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世界的充实——自主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获得多方面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靠刻苦读书来实现,诚如古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⑥无论你是何种职业,什么年龄,愿每个人都能以读书开启新的一年,始终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塑造自己,永远做一个追梦人。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3月22日15版)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最心仪的事莫过于读书”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2. 如何理解第②段画线句“众多有识之士有一个共识,即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3分)
⑧3. 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分)【写作手法】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链接材料二】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要专心,第二要勤笔,一定会有许多成效。
——蔡元培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9 写作手法 考点10 主旨情感
考点针对训练
十四、(17分)1. (2分)凌寒傲雪、高洁坚韧、一身清气、淡泊名利。
2. (4分)“唯美、浪漫和悲壮”既指咏梅诗文的风格,也指梅花自身高洁的品格。梅花在严寒中开放,即使零落成泥也不改初心。“唯美、浪漫和悲壮”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3. (4分)由花及人,借梅花来赞美以母亲、祖母为代表的中国妇女以及走过苦难岁月的人们,他们淡雅素净、善良、勤劳、肯吃亏、坚强乐观的精神。文章以梅喻人,将人与梅融合起来,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梅花的美好品质,从而引发读者对梅花和像梅花一样的人的敬仰之情。
4. (3分)借《红梅赞》来进一步表现红梅的高尚品格及其对人的教育熏陶作用,体现出这首红色经典歌曲的价值,便于读者理解梅花品格的传承意义。
5. (4分)作者通过描写梅花的品格,表现其对人性格的塑造、对民族气节的影响,表达对梅花及具有像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十五、(17分)1. (4分)①读书能够与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进行对话交流;②反复阅读经典,能够有不同的收获;③读书能够让人走进更宽广的所在,领悟时代的使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④读书能够充实精神世界。 2. (3分)读书,能够走近杰出人物的思想,触摸杰出人物的灵魂,感受杰出人物的睿智。
3. (4分)开头段:描写、议论,描写春天“暖风袅袅娜娜”,是适合读书的美好季节,并由此指出自己心仪读书,引起下文,既照应了标题,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段:议论,发出号召,希望每个人都能以读书开启新的一年,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4. (6分)示例:我们在阅读中,可以发现人生真谛,领略旖旎风光,发展心智。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读书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即专心和勤笔,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