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方格子老虎》
(赠送视频+ PPT课件、教案)
一:课前讲解活动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快乐的故事。应该说,书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设计时,我想到了课改教参里“民间童谣”中的《跳房子》。于是,我这样设计大班阅读教学《方格子老虎》
第一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在动物真实认知的背景下,孩子对绘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发的事件,越发期待。
第二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原由。在故事情节中,联想我们生活中的冲突和不愉快,激发解决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节:羡慕小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在小老虎的引导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体会不同韵律下的不同玩耍乐趣。
设计时,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此举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间习俗的解释,二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快地记忆语言,在较少的4×4的16格子里,把玩游戏。
果然,活动中当我念叨两遍之后,孩子迅速地在16格子中间,边跳格子边造房子。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首轮玩耍之后,有的孩子造了13间“房”,有的造了8间“房”。怎么会呢?交流之后孩子发现,房间的多少与跳格子的节奏有关。于是,我激发:“8间不是最少,13间不是最多,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少的?怎么跳格子才是最多的?”
孩子在剧增的玩兴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
玩耍后的再次交流,最少的造房,从4间到近乎耍赖的1间,大家在“没有节奏?赖皮嘛?”哄笑中,体会挑战的乐趣。当然,把16格全造满的孩子,赢得了大家“哦——”的惊叹。
玩耍最后,我激发想象:如果从方格子老虎身上再移下4块格子,你能玩起来吗? 几个女孩说:“童谣念得慢,脚下跳得快??一个字跳两格。” 一个男孩却说:“再加童谣!加结婚啦!” 哦!民间的智慧。大家笑成一团。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情感。认同故事“尽管小老虎身上没有了方格子,但在大家的心里,他依然是那只带给大家与众不同快乐的方格子老虎”的主题。
就这样,一个原本或看书或听故事的教学活动,在貌似插科打诨式的操作玩耍中,孩子既酣畅地玩,又专注地读,既学做了游戏,又完成了绘本阅读。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类起始文化是从游戏走来的。不仅孩子是需要玩耍的,成人内心也是潜藏着玩兴的,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教育教学才会有效而有意义。
所以,在实施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孩子“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集体学习氛围,使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我们的教学在积极主动富有生气中,提升儿童的学习情趣和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在教师幼共享课堂中度过教与学的美妙时光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在观察讲述的过程中,感受大老虎与小老虎之间的暖与爱。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格子方格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观察讲述兴趣
教师:今天阿许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带来一个故事。叫《方格子老虎》,你觉得有什么疑问吗? 小朋友回答
教师:那怎么回事呀?怎么会有老虎是方格子的呢? 除了这只方格子老虎啊,你还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回答
教师:这上面啊还有一个奖杯,奖杯上写了什么?还有两个油桶和两把刷子,是干什么用得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去。
教师:这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老虎,你们猜猜看他在哪里呀?
教师:原来啊他躺在妈妈的臂弯里。你们看看,他们在哪里呀?旁边还有谁呀?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