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二上 长度单位、角的初长度单位: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长度单位:1、在知识的控索阶段,学生步认识、观察物体 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会出现很多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要指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导学生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意识。 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对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掌握不够熟悉。3、角的初步认识: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在落笔画绕段时,往往直接从直尺的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左端起笔,而不是从“0”刻度开始。 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动手能力弱,对角的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整体感知不够深刻。在用三角板画直角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时,往往直角的两条边画得比较直,直角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观察物体:1、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2、学生只看到某几个部分是对称的,没有较全面地观察事物。3、看镜子写时间。4、对称轴的条数。 二下 图形与变换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1、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几格,教数学思想方法。 学中可以通过用学具展示平移过程加以引导。 2、有些现象学生没有见过,只画了个图,学生不能判断它是平移还是旋转。 三上 测量、四边形 测量: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测量:1、单位换算。2、恰当地选择单位。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四边形:1、画一个与原来平行四边形对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称的图形。2、把一个非平行四边形改成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平行四边形。3、计算周长(如:求用2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四边形: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形,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一步学习。行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下 位置与方向、面积 位置与方向: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位置与方向: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面积:1、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会搞混。2、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位的知识。 个相同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4、估计物体的长度。5、判断周长的长短,路的远近。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的顶点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小圆弧。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面积单位和周长单位会搞混。3、单位之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下 角的度量、平行四角的度量:1.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角的度量:1、写角的度数时,单位经常边形和梯形 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会忘记带。2、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的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3、学内外圈的度数,常常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读会比较精确的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并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度出角的度数。(解决办法:在测量前大致数角的表象。 估计角的度数,给角分类) 间的换算。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平行的画法定势。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2、判断把两2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棒平行或垂直,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3、利用三角板准确画出点到直线的高,学生常常只是利用一条直角边随意的画一条直线。4、拼组图形的判断(判断题)。5、概念的关断(判断题)。 四下 位置与方向、三角位置与方向: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位置与方向:通过角度和距离对物体的相形 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对位置和方向进行定量描述,两个物体相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角形: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2、锐角三角形的判断。 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4、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和等于180度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自主发现三角形的相关特性,同时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性的理解和把握。 五上 观察物体、多边形观察物体: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观察物体:1、根据呈现的一个物体的不的面积 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同方向的面,利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形。2、根据物体的两个侧面,判断所需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的立方体的最少个数。 间想像和推理能力。4、根据一个物体不同方向所得到的图形(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能够利用小正方体准确搭出注意: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2、对位置和方向的比较分析。 三角形:1、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实际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边形的面积: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多边形面积:1、图形的等积变换2、利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用相对应的高和底求面积。3、不能灵活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3、运用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来解决实际当在动手操作探究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比较中梯形的面积计算。4、分解组合图形成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发现相互间的联系,建构自己的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知识网络。 注意: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下 图形的变换、长方图形的变换: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图形的变换:1、对称与平移混淆。2、在体和正方体 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的图形,不能很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好地判断旋转后的图形是旋转了几度。3、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不能正确判断变换后的图形。4、不能正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确判断变换后的图形是怎么来的。 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1、容易混淆长方体的价值。 长、宽、高与各个面的长、宽。2、根据展开图判断是否可以折成正(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3、实例中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计算。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4、拼组或拆分后表面积的增减变化。 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1dm、1cm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六上 位置、圆 位置: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位置:1、学生列、行分不清。要使学生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明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圆: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是从前往后数。2、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把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与列和行建立联系。 4、图形平移后顶点位置数对的变化。 圆:运用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下 圆柱与圆锥 1.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圆底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学生理解求圆柱侧面积、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3.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题。 第几行。 333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精心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