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数学学科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年级 内容:25.1.1 随机事件(第1课时)课型:新授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x+3=0无实数解。 2
执笔:张群 审核:唐春英 定稿:张德军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
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
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
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学习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自学课本136-137页,写下疑惑摘要。
2.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
+b2
=-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二、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学、相信自己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1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二)思索、交流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
(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8)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9)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四、学习体会
1.如何对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做出准确判断? 2.体会随机事件有什么的特点?
五、自我测试
1.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同旁内交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东营明天下大雨 (3)1+1=3
(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6点;
(5)11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中国足球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7)在装有3个红球的布袋里摸出绿球 (8)对顶角相等
(9)抛掷一千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10)数学测试你得满分
六、布置作业。
课本144页1题
垦利县数学学科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年级 内容:25.1.1 随机事件(第2课时)课型:新授2
执笔:唐春英 审核:张群 定稿:张德军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过程和方法:历经“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数据处理—验证结果”,及时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特点以及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
习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准确结论。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学习重点: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学习难点: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自学课本138-139页,写下疑惑摘要。
2、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出问题: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二、自学、合作探究
1、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其中一人把球搅均匀,另一人摸球并把结果记录在表1中。
事件A发生的次数 事件B发生的次数 结果(指哪个事件发生的次数多) 10次 摸球 20次 摸球
2、小组汇报试验结果,教师统计结果填于表2。 得到结果1的组数 得到结果2的组数 10次摸球 20次摸球 注:结果1指事件A发生的次数多,结果2指事件B发生的次数多。 3、提出问题
(1)“10次摸球”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的有几组?“20次摸球”的试验中呢?
(2)你认为哪种试验更能获得较正确结论呢?
(3)为了能够更大可能地获得正确结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4、进行大量重复试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教师请同学们进行400次重复的“摸球”试验,教师提问:
如果把刚才各小组的20次“摸球”合并在一起是否等同于400次“摸球”?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试验的正确性?
3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把结果统计在表中。 事件A发生的次数 事件B发生的次数 400次摸球
5、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提问:通过上述试验,你认为,要判断同一试验中哪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较大,必须怎么做?
先让学生回答,回答时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不准确的用语,最后由教师总结:要判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必须经过大量重复试验。
6、对试验结果作定性分析。
在经过大量重复摸球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于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其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反馈
1、一个袋子里装有20个形状、质地、大小一样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黑球,其它都是黄球,从中任摸一个,摸中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
2、一个人随意翻书三次,三次都翻到了偶数页,我们能否说翻到偶数页的可能性就大?
3、袋子里装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质地、大小、形状一样,小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如果小明5次摸到红球,能否断定袋子里红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怎样做才能判断哪种颜色的球数量较多?
4、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均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落在海洋里”与“落在陆地上”哪个可能性更大?
四、学习体会
1. 体会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2.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五、自我测试
1.袋子中装有3个黑球、2个红球、4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再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的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1)这个球是黑球、红球还是白球
(2)如果三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三种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2.在上一题中,摸出绿球的可能性大吗?这是什么事件?
六、 布置作业。
课本144页2题
垦利县数学学科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年级
内容:概率的意义 (1课时) 课型:新授
执笔: 李颖坡 审核:周锡花 定稿:张德军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