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2 11:46: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3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表示,体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时教学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你知道吗?

(1)小明的爸爸在河闸管理所上班.一天,小明跟着爸爸去闸上玩耍,看到闸边有一块石碑,上面还刻着字,如图,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如果把河流的警戒水位记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

【教学说明】 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问题 教材45页最下方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 学生思考、分析、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体会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归纳结论】 首先弄清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正号表示比前一次上涨,负号表示比前一次下降),然后列式计算.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光明中学七(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cm).

1

试完成下表:

(2)这6名学生中谁最高?谁最矮? (3)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2.某天上午6:00柳江河水位为80.4米,到上午11:30水位上涨了5.3米,到下午6:00水位又跌了0.9米,下午6:00水位应为( )

A.76米 B.84.8米 C.85.8米 D.86.8米

3.实际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时,可在若干个观测点中测量每两个相邻可视观测点的相对高度,然后用这些相对高度计算出山的高度.下表是某次测量数据的部分记录(用 A -C 表示观测点A 相对观测点C 的高度),根据这次测量的数据,可得观测点A 相对观测点B 的高度是( )

A.210米 B.130米 C.390米 D.-210米 【答案】1.(1)162,160,-6,163,+5. (2)小山最高,小亮最矮. (3)11(cm) 2.B 3.A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知识点,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建立有关数学模型解题.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加强与同伴的沟通交流.积极拓展思路,不拘泥与定式.

【板书设计】

1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9”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的法则及运算律,然后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运用.

1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5y5y5dr370fluh9boav3qhtz4wh9l00tz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