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猕猴桃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市从8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猕猴桃,发展面积达3万余亩,猕猴桃产业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猕猴桃是多年生果树,盛果期30-50年,生长期长、生物量大,当地果农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有的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污染,有的园区过多使用化肥甚至引起土壤环境和品质的“双下降”。
(一)化肥施用量大。目前,生产上普遍采取増施化肥以获得高产、高收益。我市多数猕猴桃区化肥年平均施用量为尿素40-50kg/亩、钙镁磷肥10-20kg/亩、氯化钾50?60kg/亩、磷酸二胺50-60 kg/亩。或者是高浓度复合肥(15-15-15)150 kg/亩。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猕猴桃果园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的逐渐下降,盈余肥料流失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还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二)化肥利用率低。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利用率不足30%,而部分猕猴桃生产水平较先进国家的猕猴桃化肥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新西兰为70%、意大利为60%、以色列为70%。分析导致**省猕猴桃化肥利用
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我市缺少针对猕猴桃产业发展及科研方面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老师,各项管理数据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地方标准,只能选择参考其它省份;二是没有统一施肥标准,例如测土精准配方施肥滞后;三是科普宣传生产技术推广力度较小,基层猕猴桃技术人员太少;四是农资经销商成为化肥施用的推广者,大部分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是推广老的模糊施肥技术;五是缺少示范园区,发挥不到示范作用;六是猕猴桃种植户年龄大部分在50岁-75岁,还是停留在多使用化肥增产的老观念上。
(三)化肥施用成本高。**市2018/2019猕猴桃共计生产6000万公斤,平均价格8元每公斤,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亩效益在1.6万元左右,化肥投入每亩在600元左右。除去人工、水费、有机肥等投入4000元,每亩纯收益比较可观。有的果农为了争取更高的收益,随意加大化肥投入,每亩成本增加到1000元,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猕猴桃生产农药施用现状
在猕猴桃生产中,病虫草害是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防治猕猴桃病虫草害的措施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因高效便捷、省时省力,仍是**省当前的主要防治手段。**猕猴桃原来病虫害发生率很低,随着面积不断扩大,近3年以来病虫
害有不断攀升趋势。在某些猕猴桃产区存在不懂得甄别各类病虫害,而造成不对症施药现象常有发生。给果品质量和环境带来了隐患和污染。还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药施用量大。近年来当地猕猴桃对化学农药的单一使用、大剂量和大面积不断施用,极易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继而导致用药剂量逐渐增加,形成“虫害重一用药多”的恶性循环。同时,过量农药在土壤中残留能造成土壤污染,进入水体后扩散造成水体污染,或通过漂移和挥发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二)农药依赖度高。在**省,目前防治猕猴桃病害主要还是溃疡病、菌核病为主,以铜制剂和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戊唑醇等防治。猕猴桃虫害以介壳虫、金龟子、斑衣蜡蝉为主,使用氯氰菊酯类、阿维菌素、甲维盐等。上面病虫害还得依赖部分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明显。部分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杀灭田间有益生物,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病害虫控制难度加大。
(三)施用技术及药械落后。**省作为后发猕猴桃产区,通过博山区为代表主产区对猕猴桃病虫害管理总结出一些施药经验和办法,但施药方式还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当地还是以小农户发展为主,主要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式防治手段,且多选用小型手动或电动喷雾器等传统药械,因药械设
备简陋、使用可靠性差等,导致药液在喷施过程中常出现滴漏、飘失等情况,其利用率降低。
(四)病虫害绿色防控不足。猕猴桃在**是新型的后发朝阳产业,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来实施植保技术。现状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经济中的农资商来实施防控技术,缺少规范科学的数据支撑。
三、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核心技术
本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配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
1.优良品种
**地区主栽的猕猴桃品种属于中华系绿肉,经30年不断改良,正式命名为博山“碧玉”,该品种因其品质优良、高产稳产、高抗寒、高抗病虫害等综合优势,成为**地区特色优势品种。近年来通过引进多个其它品种进行试验,但由于**地区冬季寒冷,均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不良。
2.平衡施肥
猕猴桃属肉质根,具有喜肥怕烧,喜氧怕窒的特点,所以特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因此增施有机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行间生草是减肥增效的关键,目前我市大部分猕猴桃园普遍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水、化肥的施用量,节省人工成本,有机
肥和无机肥资金投入比例达到了7:3。
(1)有机肥施用计划。一般每年每亩采果后施用有机肥量3吨,生物菌肥0.5吨,提高土壤有益菌及有机质含量,补充氮磷钾等中微量元素,达到果实的产量营养需求量。也可用品牌质量好的水溶肥,如水溶性氨基酸类、腐植酸类、有机质类、生物菌类液体水溶肥,根据产品说明书,交替补充使用各种类型肥料。通过每年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和园内生草等各个环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等中微量元素会逐年提高,每年的化肥用量也会随之减少使用。
(2)化肥施用计划
追肥:生长期3次,萌芽期每亩施用20公斤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和钙镁铁硫锌微量元素10公斤,膨果期每亩30公斤低氮高磷中钾复合肥,采果前每亩施用30公斤中氮中磷高钾复合肥。
水溶肥:推广水肥一体化,从3月下旬开始,萌芽期开花前各1次、膨果期3次、采摘前1-2次,采后1-2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每亩每次3-5公斤。此外还应在膨果期追施钙镁铁硫锌等中微量元素2次,每次每亩用量2公斤。整体来看,施用水溶肥比施用普通化肥节省50%以上。
(3)灌溉用水计划。原则是少量多次,自4至11月共有8个月需水期,除去7月、8月雨水丰沛期,正常无雨天气平均7天左右灌溉一次,约需浇水15次左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