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 1—3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项群训练理论、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源起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a.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b.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c.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开性 4公平性 5集群性 6观赏性
四、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一)运动训练释义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P11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二) 运动训练时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运动训练都是最主要。理想的运动员选材是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优质的素材,运动竞赛则是对训练成效的检验。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的效应,其中,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三)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四)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成功地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
二、 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P13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尽管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侧重,但不论是哪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运动智能构成的。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P17 (一)运动训练学的任务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 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
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运动训练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便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
大多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和特点; 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身体训练; 技、战术训练; 心理、智能训练;
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 运动员选材; 负荷与恢复等。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 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P21 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c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P30
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B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P35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体能主导类 亚 类 快速力量性 速度性 主 要 项 目 跳跃、投掷、举重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短游(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长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准确性 射击、射箭、弓弩 难美性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套路)、自由式滑雪、滑水 对抗 隔网 同场 格斗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足球、篮球、冰球、水球、曲棍球 柔道,摔跤、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表现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 类 主 要 项 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滑雪、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手球、水球、曲棍球、冰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 单一 周期性 动作 结构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 固定组合 动作 结构 变异组合 多项 同属多项组合 田径男十项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组合 武术全能 结构 异属多项组合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P38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径 体操 无防型 设防型 摔跤 乒乓球 游泳 艺术体操 射箭 篮球 柔道 羽毛球 速度滑冰 技巧 射击 手球 拳击 网球 滑雪 跳水 足球 跆拳道 排球 自行车 花样滑冰 水球 划船 花样游泳 曲棍球 举重 马术 冰球 武术套路 击剑
相关推荐: